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967 道试题
1 . 下面是埃及近代两个民族独立运动的简介。造成这两个运动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运动

简介

阿拉比运动

1881年,爱国军官阿拉比在军方支持下向埃及政府提交请愿书,要求改组政府、召开议会等,以求独立;1882年,英国诉诸武力,对其进行镇压,大量民族主义者遭到逮捕

华夫脱党独立运动

1920年,华夫脱党领导人扎格鲁尔赴伦敦谈判,因拒绝英国的驻军及干涉司法等要求而被捕;随后埃及掀起学生、工人、农民游行运动;开罗工人也逐渐从罢工转为武装起义,并向全国蔓延。1922年,英国政府宣布埃及独立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动
C.宗主国势力日益衰落D.革命领导阶级的差异
昨日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04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国会咨文中声称:当拉美面临“为非作歹”的事情时,“(美国)也不得不勉强施行国际警察力量……我们对他们的干涉只是最后手段,仅仅在他们明显地无能或不愿在国内外维护正义,危害到我们美国利益或招致外国入侵伤害美洲国家整个躯体时才这样做。”这一言论(     
A.蕴含了独霸美洲的政治野心B.意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C.挑起了欧美列强之间的矛盾D.利于促进拉美独立运动的兴起
昨日更新 | 12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襄汾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3 . 17~18世纪,西欧国家商人通过新开辟的航道把西欧工业品运至美洲,换取美洲金银和土特产,再将金银或由欧洲运至亚洲,或由美洲直接运往亚洲,从那里运回中国的丝绸、瓷器和东印度的香料及棉织品。这反映出当时(     
A.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B.欧洲国家加快对外侵略扩张步伐
C.亚非拉地区已彻底沦为列强的附庸D.欧洲国家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7日内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襄汾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合测评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0年的英国,家境殷实,发财心切,“人们都在为了市场销售而努力生产”。他们的逐利本能,指向“廉价与简单”;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很快被抬进纺织厂。他们的利益诉求,直接影响议会;于是政府顺水推舟,沿用旧制度,应付新问题。假如说土地兼并与新教伦理为英国打下工业化的基础,那么“亦商亦战的海上力量”则是其腾飞的重要支柱。可以说:“英国工业经济,是从其与欠发达世界的商业交往中成长起来的”。工业化后的英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下降;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全国总人口的50%;“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煤烟尘和水蒸气的结合也使伦敦成了世界著名的“雾都”。工业化改变了英国自身面貌,也大幅改写了国际地缘政治。

——摘编自赵一凡《英国现代化奇迹》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后期,苏联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摩擦、矛盾时有出现,并面临着经济封锁等联合敌对行动。与此同时,新经济政策放宽了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的限制,富农阶层和耐普曼阶层(资本主义分子)逐渐崛起,并引发一系列社会冲突。1925年,斯大林指出要“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全力推进我国工业,从而加速整个经济的发展。”1926 年起,苏联通过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发行“工业化公债”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满足工业化的粮食供应和资本积累。工业化开始后,苏联一面加强对经济的计划领导,一面着手在工业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与改组,最终形成“部——总管理局——企业”的部门管理体制。在13年的工业化期间,苏联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从20世纪20年代末的39.5%上升到1940年的61%,其代价则是农业经济和消费品生产长期落后,同时出现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现象。

——摘编自陆南泉《斯大林工业化道路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工业化的有利条件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历史背景。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与英国工业化相比,苏联工业化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工业化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学者将近代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概括为三种类型,如下表所示。其中甲、乙、丙分别是指(     
地区类型该学者的主要判断理由
“起落型”“成果丰硕,但无力摆脱‘前门驱虎,后门入狼’的厄运,大起大落”
“徘徊型”“不能超越原有的社会形态而提出更高的政治要求,长期徘徊不前”
“螺旋形”“19世纪中叶、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各有杰出‘代表作’,一浪高过一浪”
A.亚洲、拉美、非洲B.非洲、亚洲、拉美
C.拉美、非洲、亚洲D.拉美、亚洲、非洲
6 . 工业革命时期的欧洲,工厂主通过规章制度将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地固定在一处,并随着机器节奏不停地做着机械运动,以保证最大限度地使用机器;甚至工人进厂、出厂和饮食都是在严格的时间内进行的,违者则会被罚部分工资。这可用来论证当时(     
A.西方人文精神日益衰退B.资本主义的贪婪本性
C.工厂生产管理的科学化D.工业生产环境的恶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著名学者马修回忆自己在东非的考古工作时曾说:“(起初)我认为所调查的一些遗址是沿海地区阿拉伯或波斯统治者的遗物……但我逐渐发生了怀疑,因为它们是非洲式的。”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对外征服伴随着文化交融B.交流互鉴利于文明发展
C.东非文明具有多元一体性D.亚非文明之间交流频繁
8 .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打破房子利用裂缝强行进入住宅偷窃,他必须在那个洞前处以死刑和埋葬。”“如果任何人开挖沟渠以浇灌田地,但是不小心淹没了邻居的田,他将赔偿邻居小麦以弥补损失。”这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     
A.司法程序较为严密B.以法律规范公共道德
C.重视保护私有财产D.保留了同态复仇习俗
9 . 1938年3月12日,德国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奥地利。4月初,英法美相继承认了德国对奥地利的吞并。苏联政府提出了召开国际会议制止德国法西斯侵略行为的合理要求,但遭到英法政府的拒绝。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性质决定外交关系B.社会主义制度更具优势
C.绥靖政策到达历史顶峰D.国际协调机制有待健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在埃及,考古学家发现了4000年前盛有棉籽的器皿。这表明(       
A.物种出现全球交流B.地理环境影响棉花种植
C.古代文明多源发展D.考古发现决定历史认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