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9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公社委员会存在的63天中,先后更换了28位主席,有时甚至一天更换两次主席。从公社的实践来看,主席团主席具有轮流坐庄的性质,并非公社的实际领导人。政府各部门的委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各自为政,并无视执行委员会的决定。这说明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     
A.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核心B.失去了农民阶级的支持
C.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D.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体制,没收教产;用拉丁文写的这份论纲,被人们译成德语,争相传播。据此可知宗教改革(     
A.表达资产阶级的诉求B.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致力于稳定社会秩序D.激发德意志民主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材料内容插述材料出处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哥伦布著,孙家西壁译《航海日记》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①对揭示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动机极具价值,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③与教材观点冲突,需通过其他史料进行辨析,进一步求证历史的真相
D.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新教信仰促成一种新的社会伦理,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与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精神。他认为(     
A.宗教改革违背了人文主义原则B.宗教改革推动殖民扩张与掠夺
C.新教伦理仍然强调教会的权威D.新教伦理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5 . 明治维新过程中,日本的军事学习德国,海军则学习英国,大学以美国为蓝本,法制采用法国模式;与此同时,改革也融入大量日本传统、出现了许多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如武士道和神道崇拜等。材料意在说明日本(     
A.政治民主滞后于经济发展B.传统与现代矛盾不可调和
C.西化的同时保留自身传统D.改革为后期发展埋下隐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在中世纪,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欧洲人没有效忠国家的概念,他们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威尼斯的居民,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这种观念(     
A.导致欧洲人国家观念淡薄B.说明了教权高于王权
C.表明基督教控制世俗生活D.使欧洲社会等级森严
7 . “这里是奥斯曼帝国的艺术和文化中心,也是全球商人云集的商贸之城,更是帝国的政治中心所在。不过,它代表的不再是希腊正教的拜占庭文明,而是土耳其人的伊斯兰文明。”这里是(     
A.巴格达B.伊斯坦布尔C.巴比伦D.安条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从公元1000年至公元1533年,库斯科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辉煌壮丽的古建筑至今遗迹犹存,古代库斯科城的中心是“瓦卡依·帕塔”广场,历代王宫就集中在广场周围,建筑物有石砌的宫殿府衙,等级森严,贵贱有别。库斯科城见证了(     
A.阿兹特克文明的辉煌B.桑给巴尔的繁荣富强
C.印加文明的发展兴盛D.玛雅文明的骤然消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约翰·洛克,1632年出生于英国萨默塞特郡一户虔诚的清教徒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名律师和商人。洛克于1652年进入英国牛津大学,结识了著名科学家波义耳,且在其科技实验中担任助手。他曾流亡荷兰,参与了辉格党人反对詹姆斯二世的专制统治和复辟天主教的斗争。1688年“光荣革命”后回到英国。1690年他撰写的《政府论》出版,书中提出“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能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

洛克的人生历程折射出欧洲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任选其中一个历史事件,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10 . 【欧洲的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的城市有着独特的特征,这种独特性就在于它不仅是一个市场中心,还是一个文化中心。更为独特的是,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具有从未有过的自治性,它不仅拥有独立的立法权和司法权,而且拥有组织城市管理体系的权力。每个城市都是一个自治的市民社会,各自制订法律、自行征税、自管司法、自行铸币,甚至根据各自需要结成政治联盟、自行宣战或媾和。中世纪城市自治的核心表现就在于它有权制订自己的对内对外制度,当时的城市制度主要包括以保护和促进商业和工业为主体的私法制度和以城市政治制度为主体的公法制度。

——摘编自王国金、张镭《中世纪欧洲城市制度及其法律意义》

材料二   下表是英国在不同时期为解决城市问题颁布的法案

年份名称内容
1601《济贫法》修正案建立了为贫困无助者提供居住和工作的济贫制度
1848《城市公共卫生法》解决城市公共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866《城市环境卫生法》旨在解决城市环境卫生问题
1909《城市规划法》政府开始规划城市的建设
1945《工业分布法》旨在解决工业布局问题
1946《新城法》解决卫星城市的发展问题
1949《国家公署和乡村通道法》政府管理乡村交通工作
1952《城镇发展法》关于城镇发展的法律条例

——根据【英】K.J.巴顿《城市经济学》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解决城市问题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