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28 道试题
1 . 明治维新过程中,日本的军事学习德国,海军则学习英国,大学以美国为蓝本,法制采用法国模式;与此同时,改革也融入大量日本传统、出现了许多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如武士道和神道崇拜等。材料意在说明日本(     
A.政治民主滞后于经济发展B.传统与现代矛盾不可调和
C.西化的同时保留自身传统D.改革为后期发展埋下隐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从公元1000年至公元1533年,库斯科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辉煌壮丽的古建筑至今遗迹犹存,古代库斯科城的中心是“瓦卡依·帕塔”广场,历代王宫就集中在广场周围,建筑物有石砌的宫殿府衙,等级森严,贵贱有别。库斯科城见证了(     
A.阿兹特克文明的辉煌B.桑给巴尔的繁荣富强
C.印加文明的发展兴盛D.玛雅文明的骤然消亡
3 . 北宋统一后,依照唐制分全国为十道,997年改全国为十五路(类似现在的省),后不断增加,直至二十六路。路之下,设有州、县,与州平级并存的有府、军、监等机构,在路、州还增设了“监司”、“通判”等职。北宋的做法(     
A.使得各级机构职责混乱B.践行了崇文抑武的国策
C.导致权力结构利弊并存D.加速了地方权力的失衡
4 . 【独立战争与美国崛起】

材料一

托马斯·杰斐逊在起草的一份文件里说(法令)“禁止我们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用我们自己的劳动制造供我们自己使用的商品……这是英国历史上最专制的时代都无法与之相匹敌的暴政的例子”。并据此宣布,“这些法令无效时所依靠的真实根据是,英国议会没有对我们行使权力的权力。”1749年,英国经济学家乔赛亚·塔克预言,如果英属美洲殖民地在经济上感到自给自足时,它们将会起而反抗。到了18世纪70年代时,英国政府不仅对殖民地维护自身利益的呼吁置若罔闻,而且变本加厉地推行损害殖民地利益的政策,这一下子“激活”了早就存在于殖民地许多居民脑海中的独立意识,一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和改变北美13个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就这样轰轰烈烈地爆发了。

——摘编自王晓德《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重商主义政策及其影响》

材料二

美国用了100余年的时间崛起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其获得了政治上的主权;美国内战的胜利维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迅猛发展;西进运动开疆拓土,扩展了美国的领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能源产地以及销售市场;门罗咨文的颁布为美国赢得了近百年的快速发展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构筑了较为稳定的“后院”;美西战争的发动和“门户开放”政策的出台是实力强大的“后起之秀”对老牌的欧洲殖民国家的“叫板”,以谋取和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拥有雄厚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美国已经在美洲崛起。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美13个殖民地的独立运动”爆发的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崛起的特点。
7日内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随恩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历史试卷(B卷)
5 . 二战期间,宣传海报被誉为“墙上的武器”。如图所示,美国政府以“This man is your friend.He fights for freedom”的主题发行了系列海报,宣传海报“This is the enemy”获国家战时海报设计大赛优胜奖。美国海报宣传(     

A.旨在巩固霸权B.注重舆论引导C.进行经济渗透D.谋划战后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6世纪初,欧洲人笔下的印第安人常为“生活在伊甸园的自然之子”,具有“慷慨”与“自由”的品质。但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欧洲学者多宣扬印第安人为“没有理性与灵魂的野人”,是“邪恶”与“野蛮”的化身。这可用以说明(     
A.殖民者虚伪的价值观B.美洲文明发展的停滞
C.欧洲宗教势力的衰落D.启蒙思想产生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把土地分封给贵族和教会,限制贵族领地规模,封臣对领地的拥有也只限终身,不能世袭。接受君主的土地,即为国王的附庸,对国王宣誓效忠,为国王提供军事服务。该改革旨在(     
A.加强法国国王的权威B.建立君臣间依附关系
C.承认贵族土地所有权D.维护西欧封建等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古埃及的建筑物如陵墓、神庙、祭庙等都具有雄伟、宏大、壮丽等特点,就其规模和造型而言,是古代世界其他民族无可比拟的;埃及还围绕尼罗河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灌溉网络。据此可知,古埃及(     
A.中央集权具有强大优势B.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C.地理环境影响政治制度D.对世界文明影响巨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28年开始到1933年结束。期间,其工业总产值比1913年增加了之多,工业产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达到了70%,制造生产资料的工业比重也增加到了53%,到“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的工业产量仅次于美国。这主要反映出当时苏联(       
A.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优势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发展D.人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10 . 【近代德国女子教育】

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不少人文主义者反对中世纪贬低和蔑视女性的观点。认为女性和男性一样有精神勇气及发展潜能,同样需要人类文化精华的陶冶。这一思潮推动了妇女教育状况的改善。这一时期女子教育除教授宗教教义、历史、地理、音乐、绘画、舞蹈、伦理道德之外,还强调所有班级的女孩都要接受家务和女工培训。

17至18世纪“全民教育”的呼声在德国响起。由于启蒙运动中的教育改革思想的推动,大量杰出的新女子学校建立起来。这一时期的女子学院以家政艺术为基础,教授女孩们有用的艺术和科学,但主要是为了让她们学会持家及信仰上帝。除了掌握适当的家务管理知识之外,还要学会讲清晰而优美的德语,懂得绘画艺术、音乐、演讲、伦理学、历史,以及算术、测量和天文等。“妇女图书馆”体现了资产阶级妇女教育观,其目标是培养资产阶级妇女全面而通晓事理的素养,并为妇女参与社会交流活动拓展道路。

女子教育推动了女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女权主义者也强调男女教育权利的平等。

工业化时期德国的女子教育,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文化教育到职业教育,都得到全方位的发展。经过较长的发展历程,德国初等教育的普及逐渐实现,逐渐形成了范围广泛的公立学校系统,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以及课程设置都有明显的改善。……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批女性走上工作岗位,为了适应工作需要,女子职业教育也大力发展起来。

——摘编自张颖《工业化时期德国女子教育的发展》

(1)根据材料,分析近代德国女子教育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德国女子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2024-05-3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新高考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