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856 道试题
1 . 《史记》载:夏代的太康失国是“为羿所逐,不得反国”;商太甲被伊尹“放之于桐宫”;周成王年少,周公旦“乃摄行政当国”;周厉王被逐,“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这些记载反映出,当时(     
A.臣民参政权力提高B.君权相权矛盾激烈
C.封建制度开始产生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亚历山大东征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他到埃及以法老自居,在波斯接受当地的宫廷礼仪服饰,在中亚娶当地贵族女子为妻,在苏萨举行马其顿将士与东方女子的集体婚礼。亚历山大采取的措施 (     
①阻断了西方文化在当地的传播        ②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
③有利于巩固帝国统治秩序               ④推动了当地文化希腊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洪水神话是以洪水为主题的神话故事,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如中国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传说,犹太人《圣经》中的诺亚方舟神话,古印度《摩奴传》中的洪水故事等等。其比较普遍的程式为:人的罪恶——洪水惩罚——人类再生。下列对洪水神话解读正确的是(     
A.古代文明有多元性特征B.神话故事不具备史学价值
C.文明的产生具有相通性D.东西方洪水神话具有共性
4 .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我国有公司通过持续扩大研发投入,在通信技术领域取得领先地位;还有公司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实施全球化战略,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也有公司专注于无人机技术研发,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据此可知,这些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创新能力B.利用数字技术C.开展国际合作D.强化风险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某学者将“地理发现”定义为,“任意文明民族的代表第一次到达了或最早了解了各文明民族 均前所未知的地表的某一部分,或率先确定了地表已知各部分之间的空间关系”,并强调不能将“地理发现”和“地理大发现”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地理发现”呈现出欧洲中心色彩
B.“地理大发现”是特定的历史事件
C.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属于“地理发现”
D.“地理大发现”结束于登陆南极洲
6 . 某教师在进行“全球航路的开辟”课的教学时,组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编制问题清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问题清单:
①新航路开辟为什么会在16世纪前后?
②当时西欧发生了什么事促使人们开辟新的航路?
③为什么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新航路的开辟,而不是英、法等国家?
④航海家们为什么要去寻找香料、黄金和传教?
⑤哪些因素促使了航海家们的持续远航?
⑥航海家们为什么要坚持到东方去?
⑦葡萄牙和西班牙得到了什么好处?
⑧直接的商业联系对西欧有何好处?
⑨商路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有什么影响?
⑩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出现了什么变化?

(1)选取恰当的角度,对“问题清单”中的问题进行归类。
(2)结合上述角度,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相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6-0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通典》记载,隋朝时,各地官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民间义仓“又皆充满”,仅“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由此可知,隋朝(     
A.社会经济得到发展B.统治阶级穷奢极欲
C.运河便利物资流通D.备战备荒蔚然成风
8 . 1905年第6期《东方杂志》上写道:“上至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各界舆论对此更深信不疑,更几成士大夫之“口头禅”。这(     
A.对新政产生影响B.刺激了革命的爆发C.改变了政治格局D.挽救了清统治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印加帝国的国都库斯科由王家建筑师设计、监督修建。国都有一中心广场,四周建有神庙、宫殿,供王公贵族、祭司及其助手居住。外围辟为街区,有街道相隔,划分给不同阶层和职业的人居住。由此可知,库斯科的城市设计(     
A.逐渐向世俗化方向转变B.旨在强化神权政治
C.体现了政治功能的弱化D.凸显了等级性特征
10 . 20世纪70年代,针对“滞胀”,英国通过扩大财政支出、减税等方式刺激经济增长。联邦德国则采取了相对紧缩的财政政策,通过控制政府支出、增加税收等方式来抑制通货膨胀。这说明,英德两国(     
A.政治制度不同B.政府首脑的治国水平不同
C.文化传统不同D.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