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202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建立在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九部民事法律所确立的框架下.对原有法律条文进行吸收和精炼而成文的。据此可知《民法典》的出台
A.具有很强的实践连续性B.注重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旨在维护政府的权威性D.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2022-02-12更新 | 797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4年宪法是在毛泽东亲自主持和直接领导下制定的,整个制宪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为了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宪法草案初稿和宪法草案都曾组织了广泛的讨论,其中大规模的群众性的讨论主要有三次。92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全体会议,到会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在新中国大地上正式诞生了。

——摘编自宇熒《1954年宪法的主要特点与宪政意义》

材料二1999年宪法修正案第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既是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经验的结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摘编自竺世方《依法治国历史进程中的又一座丰》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1954年宪法在我国政治制度建设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及显著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99年宪法修正案第十三条规定出台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2021-12-1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82年宪法增加了保护公民人身自由的规定:“禁止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一规定是建立在
A.中共八大对基本国情准确分析的基础上B.吸取“文化大革命”惨痛教训的基础上
C.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这一根本目的基础上D.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大讨论的基础上
2021-12-17更新 | 28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后不同时期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GDP中所占比例(%)

时间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1952年21.3%78.7%
1956年92.9%7.1%
1978年99.1%0.9%
1992年86.59%6.7%
1997年69.73%17.9%
2002年49.46%
2008年30.1357.6%

——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解析》等

材料二:历次宪法对所有制的表述

1954年宪法“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国
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鼓励和指导它们(资本主义工商业)
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
1982年宪法“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88年宪法修改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
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9年宪法修改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
2004年宪法修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
财产权和继承权”

——据《新中国成立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及启示》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经济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拟一个主题并作出阐释。(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1979年3-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向全国人大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七部法律草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这些法律的出台
A.确立了党对法制的领导地位B.标志着依法治国载进了宪法
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法制基础D.确立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 .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B.对“走资派”“牛鬼蛇神”的斗争
C.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 .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1912年,孙中山主持制定了《临时约法》,其用意,“一以表示我党国民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表现了革命派在交出名器之前企图用约法限制袁世凯的努力。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1954年宪法既确认了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又在原则实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上,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它记载了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奋斗的胜利成果,又总结了建国五年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共同纲领》。

——曹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问题研究》

材料四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发表演讲: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1)材料一中“委员制”指什么制度?结合所学概述该制度实施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制定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54年宪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简析1954年宪法的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在政治方面取得的成就。
8 .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暂停民法典的起草,转向先分别制定单行法,1998年八届全国人大决定恢复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决定加快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
A.国家治理体系趋于完备B.法制建设适应经济发展
C.依法治国理念深入人心D.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完善
2021-04-12更新 | 1101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我国的法制建设逐步走上平稳化、正规化……八二宪法及其四个修正案是我国国家最高政治生活的圭臬。……立足于改革开放,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满足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需要的民商经济法律制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为代表,在30年时间内,我国先后颁布了两部刑法典,同时又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制定和修改。至1990年代中期,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摘编自张晋藩《法治的脚步:回顾新中国法制60年》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阶段特征并谈谈你的认识。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最突出成就。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50年,法国形成了《习惯法大全》。到16至18世纪,法国学者致力于促成南北法统融合。1789年,“八月法令”发布了关于废除封建制度和封建特权的决议,8月,制宪议会颁布了《人权宣言》,宣布平等、自由、安全和财产等基本权利。1791年宪法强调“制定在全国通行的民事法典”。1804年,最终通过了《法国民法典》,主要包括“人”,涉及法律主体的地位及其享有的权利;“财产及所有权的各种限制”,分别规定财产的分类,所有权、用益权、使用权和居住权,以及役权或地役权等内容;“取得财产的方法”,规定了继承与订立遗嘱的制度,关于债的一般规定,提倡婚姻自由原则等。

——摘编自高仰光《法国民法典:搭建起一个前所未有的规范体系》

材料二 202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包含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等。民法典进一步完善我国民商事领域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确认民事主体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承认民事主体对其个人传息的权利。设置非营利法人制度,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增加了“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等规定,规范和调整婚姻家庭继承等领域的人格权、人身权和财产权关系,明确亲属和近亲属的范围等.

——摘编自谢鸿飞《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形成原因及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法国民法典》相比的新特征和重大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