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法制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1951年,《人民日报》社论《坚决贯彻婚姻法,保障妇女权利》指田,广大的群众至今还保留着“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还保存着“封建家长”和“夫权”统治恶习。这说明(     
A.《婚姻法》制定迫在眉睫B.社会习俗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C.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序推进D.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已结束
2024-05-09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21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对《家庭教育促进法》《湿地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草案)进行审议。这说明我国(     
A.立法工作注重回应民生关切B.开始重视维护公民基本权利
C.市场经济保障机制走向成熟D.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基础
3 . 出现如图曲线变化的主要主体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与立法机构的努力B.“依法治国”方略的推动
C.改革开放的需要D.法治自身需要完善
2023-10-10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21世纪初,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行政许可法》,先后取消了两千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又逐渐建立行政审批权责清单制度,大力削减审批事项,积极主动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我国持续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

A.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B.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
C.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发生根本改变
D.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完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53年教育部对法学课程安排做出统一要求,规定法学院(系)课程开设主要包括:苏联国家法、苏联国家与法权史、苏联刑法、人民民主国家法、土地法与集体农庄法、中国与苏联法院组织法等。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     
A.法制建设开始向制度化迈进B.法制建设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学教育重视吸收外来成果D.照搬苏联的法学高等教育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规定,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除了经由民主选举产生而代表人民意志,也需要通过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来将人民群众的需求反映到国家治理的过程之中,让国家治理反映人民意志。这一规定(     
A.构建了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C.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推动了新型政党关系的形成
7 . 1980年前后,广西宜山县等地的村民自发召开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制定了村规民约,负责全村的公共事务。村民委员会被写进1982年宪法。1998 年,我国正式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代替了10年前通过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这表明(     
A.政府主持基层民主选举工作B.依法治国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C.改革开放导致民主制度完善D.村民自治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8 . 2013年10月,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增加了网购、汽车、保险理财、公益诉讼等内容。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该法实施20年后的首次大修。这次修法旨在
A.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C.增强城乡居民法治意识D.打击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新中国成立至2007年底,我国先后将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物权法等15部法律草案全文公布,征求意见。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决定,其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要予以公开。从此,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成为常态。这反映了
A.立法工作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B.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
C.我国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D.法律的制定遵循人民民主原则
10 . 2017年,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要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到2050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中国法治建设应达到更高程度。这反映出新时期中国
A.法治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互推性B.依法治国对社会要求的多元性
C.社会发展对法制建设的紧迫性D.社会发展与依法治国的同步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