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982年,邓小平指出:“这四个方面的工作,或者叫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四项必要保证,即:第一,体制改革;第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年,根据中央书记处指示,规定每年3月为“全民文明礼貌月”。共青团中央等单位也开展推动学赶先进活动。上述做法(     
A.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B.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开拓创新精神
C.是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有益探索D.表明党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日益深入
2 . 下图为1960年创作的宣传画,画中一位妇女驾驶着拖拉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该作品旨在(     
A.说明农业生产已经实现机械化B.倡导乐观奋斗的社会新风尚
C.表明妇女成为工业建设主力军D.展现一五计划改变农村面貌
2023-09-21更新 | 191次组卷 | 3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选必一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高频考法精讲精练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故宫博物院进行了整体改造,将“清代帝后生活史料陈列室”移至外东路,将手工艺馆迁至内东路,还在故宫设立了“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史料陈列室”“清代革命史料陈列室”等专题陈列室,并向公众开放。这次故宫博物院改造(     
A.顺应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B.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风貌
C.宣告了君主专制时代的终结D.破除了广大群众的封建残余思想
2023-09-15更新 | 191次组卷 | 23卷引用:热搜题 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三》 第六单元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4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模的评选标准依次是:50—60年代的“老黄牛”精神;60-70年代的“铁人”精神;80—90年代的“当代愚公”精神;进入21世纪评选的标准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人才。由此可见(     
A.劳模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不断转变
C.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得到了彰显D.劳模评选标准体现创新导向
2023-09-02更新 | 328次组卷 | 8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选必一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知识串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07年9月20日,我国首次举行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活动,以下是部分颁奖词“善行无疆。是你们……显示了人生价值的所在,让爱与付出成了社会和谐的主旋律”“舍己救人。是你们……将灾害和危急变成了人民至上、他人至上的高尚情怀的课堂”。这说明,道德模范的评选表彰(     
A.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B.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体现了人民基本政治权利得到保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23年,贵州“村超”(榕江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爆火“出圈”,每场比赛都有上万观众,相关内容全网浏览量超20亿次,社会各界名人踊跃点赞,民族歌舞来助阵,手工艺品作奖励,赶着民俗办比赛,热闹场面兴名气……被媒体称为“世界级体验”。这体现了乡村文化建设(       
A.需依托当地物质文化遗产B.需要传统与时尚相结合
C.要不断品牌化商业化D.只能借助网络大力宣传
2023-08-03更新 | 214次组卷 | 8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选必一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高频考法精讲精练
7 . 2015年12月,我国通过了《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截至2017年,我国主要国家荣誉称号有八一勋章、全国劳动模范、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国道德模范等,涉及不同领域、针对不同群体。我国为国家荣誉称号立法有利于(     
A.激发经济建设热情B.巩固爱国统一战线
C.加强精神文明建设D.净化党的干部队伍
2023-07-12更新 | 221次组卷 | 5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选必一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知识串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50年评选出的新中国第一代劳模主要是已逝的革命英雄和烈士,以及积极生产的先进工作者。1956年劳模评选开始从强调体力劳动转为强调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2005年第一次将进城务工人员及民营企业家列入评选范围。这表明我国的劳模评选(       
A.符合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B.缺乏合理的统一标准
C.体现了主流劳动价值观念的变化D.人员结构长期不合理
2023-07-09更新 | 256次组卷 | 10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选必一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高频考法精讲精练
9 . 【时代与人才培养观】

材料       

1957为了加强对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培养,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又红又专”的思想,“红”即必须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意识;而“专”即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能力,重视对科学的钻研,干实事。“红”和“专”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198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表明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和青年,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强调建设“两个文明”的重要性。一方面他认为:“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核心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另一方面,他又把素质教育放在育人的首要地位。
21世纪习近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政工作会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摘编自刘丽颖、田佳琦《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高校人才培养观的历史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人才培养观的演变”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20世纪80年代,一批时代楷模的事迹广为人知。蒋筑英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军人朱伯儒奉献自我、温暖别人,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对这些人物事迹的宣传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A.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B.立足法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效巨大D.崇德向善成为核心价值标准
2023-01-07更新 | 2918次组卷 | 26卷引用:第五单元专题注重史学素养,凸显学科特色-05家国情怀-【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