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王朝与朝贡国交往时,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以“中国既安,四夷自服”为上策,反对“穷兵黩武,敝中国以事四夷”。据此可知,古代中国致力于(       
A.建构稳定的天下秩序B.传播先进的中华文明
C.追求丰厚的经济利益D.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战国形势图                            图2 秦朝形势图

                            图3 西汉形势图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太宗)曰:“自古突厥与中国更有盛衰。……至汉、晋之君,逮于隋代,不使兵士素习干戈,突厥来侵,莫能抗御,致遗中国生民涂炭于寇手。我令不使汝等穿池筑苑,造诸淫费,农民恣令逸乐,兵士唯习弓马,庶使汝斗战,亦望汝前无横敌。”

——《旧唐书太宗纪上》

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旧唐书李勣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到西汉各时期长城的概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对修长城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3 . 图1和图2是中国古代两个历史时期的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1)指出图1和图2分别对应的朝代并说明依据。
(2)对比图1图2,概述两个时期对外交通的主要共同点,并分析其相同原因。
4 . 汉朝设有大鸿胪,“掌诸侯及四方归义蛮夷”;唐朝,除礼部、鸿胪寺外,设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元朝设有帝师、宣政院等机构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明朝的礼部、提督四夷馆、五军都督府等分掌边疆民族的相关事务;清朝,设置理藩院专理蒙古等民族事务。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统治者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B.民族政策具有因俗而治的鲜明特点
C.政治制度的发展缺乏有效传承D.边疆治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