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形势图



(1)观察如图,分别写出图一、图二所示中原王朝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在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时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   清前期边疆治理的部分措施

地理方位具体措施
东南地区①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收复台湾
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布政使司
东北地区①康熙前期,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②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东部边界
西北地区①1757年击败准噶尔部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
1762年在新疆维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要务
西藏地区①清初册封达赖和班禅
②1727年起开始派遣驻藏大臣
③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
(2)根据材料二分析清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受到了哪些威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前期边疆治理措施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夫晋之渡江也,遗中服之雅俗,据吴人之旧土。齐梁之后,风教荡然,危弱相承,礼刑不立,五代四姓,浸微以灭,上无所授,下无所归,虽欲正之,人谁适从!魏氏先实漠北,控弓朔、代,南平燕赵,遂通秦凉。出令作法,变风迁俗,天地有奉,生人有庇,且居先王之位,宅先王之国,子先王之人矣,则是夏禹之出东夷,文王之祚西羌,爰集大命,以抚方夏。《诗》、《书》所载,谓之何哉。前世大儒断南北之疑者,所以正魏也。

——摘自(北宋)张方平《南北正闰论》

材料二   至北宋时期,石介(北宋初期学者)对当时“中国”一词的概念进行了总结性的界定……在地理上,中国是指以“九州”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聚居之地,大体上就是指长城以南的黄河流域和长江、珠江流域,即所谓“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中国之人”主要是知“礼乐”、服“衣冠”、从事种植农业的汉族,少数民族也不在其中。

——摘编自郑炜 崔明德《辽金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材料三   经(金代)郝经的阐发,元人的“中国观”完备形成,其要点是:“中国”的疆域是元统治区加上南宋统治的江南;“中国”的人民包括汉人和少数民族两大部分;“中国”的文化包括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大系统;“中国”主权的行使者,可以是汉人,也可以是“行中国之道”的少数民族。

——摘编自何志虎《“中国观”在元代的转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时期中国观的新变化。
2023-07-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睡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

——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材料二   19世纪以后,清政府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衰退中的国内政治、经济体系,保卫边疆安全的能力逐渐低落,导致面临深刻的边疆危机。对此,清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来“昭示主权”,比如在新疆、台湾等边疆地区设省。日渐减少的财政收入使得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和“塞防”之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海防大门之后,面临着海疆危机,传统的边疆观不得不进行转变,清政府开始筹办近代海军。但是这些迫于外部压力之下的政策转变,忽略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清末边疆政策的失误也非常明显。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
2022-06-27更新 | 2072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