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据元朝《元统元年进士录》统计,蒙古人进士25人,其家族中蒙汉通婚者20人;回人进士12人,其家族中回汉通婚者7人;畏兀儿人进士5人,其家族中与汉人通婚者4人;西夏遗民唐兀进士7人,其家族中与汉人通婚者7人。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A.选官制度的重大进步B.专制主义制度达到顶峰
C.实行平等的民族政策D.民族交融促进社会发展
2 . 下图是元朝政府铸造的铜权(秤锤)。在其不同位置:分别用波斯文、畏兀体蒙古文、汉字、八思巴文刻铸了“三十五斤秤”“斤半(锤)”等字样。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元铜权
A.民族间经济文化的频繁往来B.统治者对不同文化的尊重
C.海内外商业贸易的高度繁荣D.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形成
3 .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疆域广大、民族众多、推进了新的民族融合。下列关于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叙述正确的是(     
A.首次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机密及边防
B.中央政权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C.通过行省,实现对全国版图的全面治理
D.实施了严厉的民族分化和民族压迫政策
4 . 明朝长期采取“贡市合一”政策,即只有朝贡才能“互市”。清代收复台湾后,旋即设海关管理中外商船贸易,实行“贡市分离”政策,不朝贡也可“互市”;并通过条约规范与俄国的疆界及“互市”关系。这表明,清朝(     
A.对外关系缓慢转型B.朝贡体制日益发展
C.积极开拓海外贸易D.外部危机逐渐解除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成祖统治时期,实行“厚往薄来”及主动对外开放开拓的政策,不断遣使外出,招徕“四夷”,形成了“四夷来朝”的盛况。明成祖病逝后,继位的明仁宗调整治国方针,专注内政治理,明仁宗这一政策调整(     
A.摒弃了天朝上国的旧有观念B.导致朝贡贸易体制崩溃
C.标志对外关系开始缓慢转型D.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6 . 俺答汗对明朝将领王崇古表示:“天子幸封我为王,藉威灵长北方诸酋,谁敢不听?誓永守北边,毋敢为患。即不幸死,吾孙当袭封,彼衣食中国,其忍背德乎?”上述材料说明(     
①归顺朝廷有助于稳固俺答的权位       ②俺答衷心认同于明朝臣属的身份
③册封的礼仪和事务由理藩院掌管       ④经济交流能够促进边疆地区安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1-03更新 | 33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阳安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乾隆皇帝认为:“办理回众事务,宜因其性情风俗而利导之,非可尽以内地之法治也”。这说明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       
A.恩威并施B.因俗而治C.武力征伐D.强化管理
8 . 某博物馆集中展示了春秋时期的三轮青铜盘、西汉时期“滇王之印”金印、辽正慧大师舍利塔小石碑、元八思巴字《百家姓》、清《平定准噶尔图卷》等文物。据此推断,该展览的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B.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D.民族团结与近代化发展的历程
2023-09-09更新 | 26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9 . 明清易代,清朝改行三跪九叩礼,而越南却坚守明朝的五拜三叩礼。两国在经历了康、雍两朝的礼仪争执之后,最终在乾隆皇帝的坚持下,确立了以三跪九叩之礼作为越南君臣接受清帝诏书的礼仪。乾隆帝对越南坚持推行三跪九叩礼旨在(     
A.更新传统的华夷观念B.维护清朝的正统地位
C.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D.改善中越的宗藩关系
2023-05-22更新 | 29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四川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考热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将原赵、燕、秦长城连接并置机动部队,夺回匈奴手中的河套地区,并采取建灵渠、派军征服和设郡县等措施控制岭南地区。汉初,在北方边界扩建长城,设渔阳、上谷、蓟县等几个防御据点,以和亲求得暂时稳定;汉武帝通过三次大战,将匈奴逐出漠南地区,建立以呼伦贝尔大草原、阴山、祁连山等为中心的防线;汉宣帝设立都护府管理西域,同时对西南地区采取笼络手段。唐朝建立后,因无法对中亚、西亚、外东北等地区实行有效控制,于是采取“羁縻”政策。元朝在西藏、青海、外东北、西伯利亚东部设置行省,直接管辖边疆地区。康熙停修长城,对蒙古各部恩威并济,征服准噶尔势力等,确立辽阔疆域版图。

——摘编自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远洋舰队的威胁远超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军团,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对华威胁增大,染指台海地区。李鸿章等部分官员意识到东南沿海防御的重要性,通过洋务运动建立近代海军试图加强海防。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北地区依然面临严峻威胁,沙俄与英国支持的阿古柏侵入新疆,左宗棠继承林则徐“塞防论”,极力推动收复新疆,还主张大规模“移民实边”;清廷对关内开放东北地区,使后来的“闯关东”成潮流。内蒙和东北的进一步开发,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侵略,但无力避免外蒙20世纪20年代出现裂变。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方式和效果。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边疆治理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