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在中国古代,无论与中原王朝分立的,还是统一了全国的少数民族王朝,都力图接续中原王朝正统,认为自己是中国或中国的一部分。无论是汉族统一、还是少数民族的统一、都是中国的统一。这一认识(     
A.源于对国家政权的争夺B.阐述了正确的民族史观
C.反映了民族关系的缓和D.体现了民族交融是主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其演进过程可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

角度内涵
从中华民族发展趋势看中国的民族关系中国历史发展脉络表明,各民族之间交流越来越频繁,交往越来越密切,交融越来越明显,关系越来越紧密。
从统一和分裂看中国民族关系无论是统一还是分裂时期,民族交融都在发展。
从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看民族关系从中国历史上先后实行的民族政策看,多种类、多层次的管理制度与多种类型的社会经济文化体制并存,保证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有差异的民族共聚于一个国家之内,内聚成了中国统一的格局。
从历史传统看民族关系各民族互相吸收、互相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摘编自史金波《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刍议》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结合具体历史阶段得出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3 . 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之时,清朝有一些加强东北边防、设立中俄界碑、绘制实测舆图等边界观念。之后,议政王大臣等将中俄平等的划界订约修饰成清朝对俄国的一种恩惠;乾隆要求沙皇对其臣服,对俄政策重回“朝贡礼”路线。这表明(     
A.传统边界因中俄订约划界而动摇B.天下观念的持续稳固与强化
C.中国近代国界观念的形成受制约D.清朝疆土频遭割让藩属丧失
2023-10-05更新 | 1470次组卷 | 29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片是触摸历史脉搏、感受历史深度与宽度的媒介。下面是中国历史上从古至今的四幅以外交为主题的图片。



请围绕“图片中的历史”,提取一幅或多幅有历史关联的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5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以笔名“中国之新民”发表《祖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传》。这位中国现代史学之父,一方面有慨于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和瓜分的现实,另一方面,有感于传统旧史学的弊端,针对当时国民只知“家”,不知“国”,更不了解“国”以外还有一个世界,独树一帜倡导新史学,以启蒙“国民意识”。这篇文章探讨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这一重大命题,是其倡导新史学的一个具体行动。梁启超充分肯定郑和是祖国伟大的航海家,“叹我大国民之气魄,询非他族所能几也”。同时,认为“成祖以雄才大略”,“乃恩扬威德于域外”,“郑和之业,其主动者,实绝世英主明成祖其人也”。这不仅是因为他关注航海,而且也是他对中国在世界所处空间位置的定位思考。由此看来,我们也可以说郑和下西洋研究自一开始就与中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万明《郑和下西洋研究百年回眸》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2-11-2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材料 在统治多民族大一统国家方面,清朝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清朝在中央设有专门负责边疆民族事务管理的机构理藩院。前代的类似机构通常为礼部下属,而清朝的理藩院直接受皇帝领导。出于统治边疆民族地区的需要,清廷大力推行民族立法工作。早在入关之前,已经颁布《蒙古律例》,入关之后,对这部法律不断增补修订,嘉庆年间,修成《理藩院则例》713条,这是一部适用于各个边疆民族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民族法规。此外,清廷也针对不同边疆地区颁布了一些区域性立法。对新疆维吾尔地区,乾隆时颁行了《回疆则例》;对西藏,乾隆一朝先后颁行《西藏善后章程》《钦定西藏章程》等多部法规。乾隆三十六年,土尔扈部回归清朝,受到乾隆皇帝的隆重接见和宴请。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处理民族关系措施的积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