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塞尔登中国地图》长160厘米,宽96.5厘米,采用中国古代风景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并采用上北下南方位,同时标识了欧洲风格的罗盘和比例尺条。图中明朝信息最为丰富,北京城、黄河、各省边界等都有详细描绘。但却仅位于地图左上部分,中国南海前所未有地占据了中央位置。地图展现了东亚和东南亚全貌,覆盖了西起印度洋、北抵日本海、东南达印尼中部诸岛的广大地区。该地图瞻观性较高,但它并非一幅中国传统的陆地舆图,而更可能是一幅航海路线图。这些航线以中国南部的泉州与漳州港为起点,形成一个网络、最远可达地区最西端的印度于利于特港。图中还标注了如何前往也门、阿曼和霍尔木兹海峡。有学者根据图中信息判定,该地图为明末中国人所绘。

——摘编自(加)卜正民著《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等

材料二   世界大洲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判断这幅地图为中国人所绘制的依据,以及该地图的意义。
(2)阅读材料二,围绕“1900-1945年的社会进步”,从不同视角设计补充相关地图信息,并说明设计理由。要求:用文字表达地图信息,不必图示;设计至少有两个视角。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汉至清代中国军马场分布示意图(局部)
军马场,是各朝代的国有牧马场所。马匹喜凉且对牧养条件要求高,历朝围绕军马的牧养、使用、采办等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马政制度。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11-03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古明王,不能无征伐而服不义,不能无城垒而御强暴……蒙公筑长城之固,所以备寇难,而折冲万里之外也。今不固其外,欲安其内,犹家人不坚垣墙,狗吠夜惊,而闇昧妄行也。

     ——(汉)桑弘羊,选自《盐铁论》

材料二: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山堙谷,通直道,固轻百姓力矣。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

——(汉)司马迁,选自《史记》

材料三: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清)康熙,选自《清圣祖实录》

材料四:大兴师征之,则遁逃伏慝,不可得而诛也;师还则寇钞又起;留卒戍守,则劳费不资,故惟有筑长城以防之。……所以省戍役,防寇钞,休兵而息民者也。

——吕思勉,选自《中国民族史》

材料五:明朝长城与九边重镇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桑弘羊与司马迁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汉修筑长城的背景。
(2)阅读材料三、四、五,你对康熙的话有什么认识?
(3)围绕与长城有关的历史,试提炼长城精神的内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