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A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取胜后刻铭燕然山西汉已经具备设立西域都护府的条件
B589年,百越首领冼夫人迎接隋军统帅韦洸进入广州,后被册封为谯国夫人中央王朝首次实现对广州地区的控制
C元朝政府在台湾地区设澎湖巡检司台湾地区是中央政府直辖的省级行政区
D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A.AB.BC.CD.D
2024-01-01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它不但拥有辽阔的中原腹地,而且拥有广袤的陆疆和海疆。在中国历史的演进中,就是极富中国特色的边疆治理。边疆治理不仅直接影响一朝一代的兴衰存亡,而且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边疆治理的基本任务是守住一条线(边界线)(边疆地区)。实际上包含着物与人两个要素。边疆治理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边疆地区行政体制、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机构与运作机制、民族政策、教育政策、经济开发和社会整体发展、周边外交等。

﹣﹣摘编自马大正《不断深化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研究》

材料二:美国的边疆治理主要是指对西部的开发与治理。始于独立战争胜利后不久,至今已有200余年。美国西部地广人稀,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的土地法案,注重吸引人才和科技,推动了西部经济迅速发展。在治理边疆过程中,许多条文扩展了美国民主的范围和程度。美国西部居民以土著印第安人为主,后来移民集团(主要指非洲、欧洲移民),矛盾激化,美国政府推行“熔炉”政策,迫使印第安人被同化。随着西部的开发,以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西部精神”逐渐形成,而且对世界政治、经济、外交格局的形成,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张健《美国边疆治理的政策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美国边疆治理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美国边疆治理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边疆治理的认识。
2023-09-1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中英对视

材料一:



——《万国来朝图》(1761年乾隆时期所作,其中有英吉利、大西洋国使节)

材料二:马戛尔尼认为:“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一个专制帝国,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一个国家不进则退,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状态。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转引自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1)图中反映了中国统治者的什么观念?
(2)形成这种观念的原因有哪些?
(3)你认同马戛尔尼对中国的看法吗?说明你的理由。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乾隆时期中英之间存在哪些冲突?
2022-11-30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周练历史试题(10)
4 . 清军入关后即封禁东北。顺治十八年(1661)奉天府尹张尚贤上奏曰:合河东河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此外患之可虑者。独宁远等三地人民凑集,然仅有佐领一员,不知于地方如何料理。合河东河西之腹里以观之,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此奏意在(     
A.说明东北自然环境恶劣B.呼吁东北边务亟待充实
C.强调东北地势易攻难守D.弹劾东北官员疏于管理
2022-07-03更新 | 3748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重庆高考真题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整体性宏观研究的典范。他指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也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

——摘编自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


依据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灭六国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实现了“诸夏”的统一,又取闽越地,置闽中郡。秦始皇三十三年,略取岭南越地,置桂林、南海、象郡;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44县,又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今黄河以北内蒙地区)。这样,秦始皇便在我国相当大的地区实现了政治统一。这一统一,包含了南方百越系统和苗瑶系统的民族、西方部分氐羌系统民族、北方部分阿尔泰系统的民族以及东北部分少数民族。因此秦的统一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 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二   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统治者极其重视对边疆民族的治理,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在中央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在治理边疆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并概括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上边疆治理措施的共同作用。
2022-02-24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炎黄时代至尧舜禹时期,黄河中游的炎、黄两大部落,不断碰撞融合。夏、商、周三族的民族迁徙与定居,三代更替以疆域的形式巩固了华夏族农耕经济的共同地域。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及其周边各族,不断地凝聚、兼并、扩张,融合成华夏族。秦汉王朝拓展疆域的过程中实行的“移民实边”和匈奴、乌桓、氐、羌等民族内迁,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民族大迁徙和大杂居带来了血缘上的融合,推动了早期中华民族的形成。五代至明清时期,契丹、女真和蒙古入主中原,建立辽、金、元王朝,与中原文化深度交融;清朝实行“满汉一体”政策,加强了对蒙、疆、藏等边疆地区的管辖,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和在台湾建省都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高凯军《论中华民族》

材料二   20世纪初,列强在蒙古、西藏、新疆地区策划分裂活动,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开始出现。中华民国成立后,“五族共和”成为传诵一时的口号。1924年,孙中山在演讲中第一次使用了“民族复兴”一词,并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复兴”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1935年国民政府设立民族扫墓节,1937年国共合祭黄帝陵。

——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华民族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观念变迁的背景。
2022-02-10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儒家民族观是历代封建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制定民族政策的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儒家民族观强调“修文德以来之”的和平方式,材料所述民族观
A.与我们现代的民族观完全的相同
B.是各民族实施羁縻政策的思想渊源
C.消除了历代边疆地区割据的隐患
D.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创造条件
2022-01-27更新 | 329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1年高考北京卷历史变式题
9 . 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迁移情况。表中的都城迁移方向
A.与民族迁移方向保持一致B.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
C.表明中华文明的多元并立D.反映出民族交融是一种离心运动
2022-01-02更新 | 3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2022届高三12月质量检测巩固卷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内容出处
“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先祖名)生都庵山,徒溃河之滨。”《辽史•太祖本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二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州、府、县。”《金史•百官志》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2)根据材料二,概括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