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至尊法案》规定:“国王陛下,他的后嗣与继承者,应被拥立、承认和被称为英格三教会在尘世唯一的至尊领袖”。1535年英国又颁布《叛逆法》,规定蓄意侵犯国王的尊严与称号,把国王看做教会分裂者或暴君的人均为叛逆罪,将处以极刑。这些法律文件(     
A.有效地限制了国王的权力B.确立了议会政治中心地位
C.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D.推动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2022-10-10更新 | 2155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拉练历史试题(2)
2 . 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走向集权,成为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国”的本质内涵是(     
A.君主专制下的军政合一国家B.教皇控制下的宗教神权国家
C.议会主导下的中央集权国家D.王权专制下的统一民族国家
2023-04-01更新 | 1040次组卷 | 110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3月阶段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57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法令,规定同一船队中的船只和人员,必须结伴航行、互相保护、集体合作,不能擅自离开,直至抵达目的地。该法令(     
A.丰富了近代国际法的内容B.践行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
C.加剧了国家间的利益纷争D.反映了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
2024-03-06更新 | 336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4 . 到15世纪末,欧洲民族君主国的趋势已很明显,西班牙的费迪南和伊莎贝拉(1479-1516年在位).英国的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法国的弗朗西斯一世(1515-1547年在位)等君主主政下的政治结构都已非常强大。这一现象对当时的欧洲来说
A.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B.造成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巩固了天主教会统治D.迎合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2021-12-16更新 | 991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543年,英王亨利八世颁布法令规定,戏剧内容不应涉及对《圣经》的解释,鼓励剧作家关注世俗生活,创作宣传新教和反映时代特征的戏剧内容。这一举措旨在(     
A.巩固国王统治B.建立民族国家
C.宣扬人文主义D.规范戏剧创作
2023-04-28更新 | 40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中世纪的西欧具有三个历史性特质(如表)。该学者意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否定性拒斥帝国形态,否定拜占庭为罗马帝国正朔与东正教为基督教正宗
生成性生产自我系谱,基于地域族群共同体的表达
排他性区隔其他族群,以方言打破了拉丁语“大一统”的格局
A.集权程度相对有限B.蕴含民族国家形成的要素
C.传统文化逐渐消解D.出现王权与教权并立格局
7 . 法国民族主义把反对封建专制王权和争取民主、自由结合起来;德意志民族主义强调国家主义和集体主义,对个人权利并不重视。二者存在差别主要是因为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革命任务不同
C.思想解放程度不同D.发展趋势不同
8 . 1765年有学者在《论德意志民族精神》一书中表示:“我们是一个民族,由同一个名字和同一种语言,法律规定的共同的首脑、同样的宪法和义务连结成了一个大的自由的利益共同体。”这表明在德意志
A.民族国家初露端倪B.民族意识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C.二元制的政体确立D.实现民族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9 . 基于不同的标准,学界对国际法史进行了不同的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序号学者观点
德国国际法学者李斯特分为六个阶段:第一,古代至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第二,1648年至1815年维也纳会议神圣同盟;第三,1815年至1856年巴黎会议;第四,1856年至1878年克里米亚战争;第五,1878年至1900年海牙和会;第六,1900年至今
奥地利国际法学者菲德罗斯分为九个部分:西亚(近东);地中海地区;欧洲的基督教国际社会;阿拉伯哈里发、伊斯兰国际社会和土耳其帝国;欧洲的列国体制和“古典国际法”;美国革命、法国革命和工业革命以后的国际法;印度的列国体制;东亚(中国和日本);世界的列国体制和普遍国际法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杨泽伟分为四个时期:国际法萌芽期(远古至1648年);近代国际法(1648—1914年);现代国际法(1914—1945年);当代国际法(1945年至今)
分别指出各学者对国际法的划分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学者的划分依据加以说明。
10 . 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成为英国官方语言,并为英国人广泛使用。14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先驱威克里夫把《圣经》翻译成英语,主张用本民族语言作礼拜,抵消拉丁语的影响。此举旨在(     
A.摆脱拉丁语的影响B.增强民族国家认同观念
C.深入推进宗教改革D.扩大《圣经》传播范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