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材料一   1337年--1453年,英国和法国之间爆发了百年战争。最后,法国获胜,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在战争中,法国为了赶走英国军队,奋起抗争,涌现出了民族女英雄贞德。

材料二   《马赛曲》


阅读材料一、材料二,结合所学,阐释15-19世纪,西方国家是如何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的。
2024-02-1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中古时期,欧洲人首先认为自己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的居民,最后才可能是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此现象说明这一时期(     
A.各文明之间交往和交流较少B.庄园经济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C.西欧人的国家观念十分淡薄D.宗教伦理具有社会教化功能
2024-01-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从古罗马到近代民族国家

材料一:

成书时间古籍名称内容摘录
东晋《后汉纪》“各有官曹(官曹指官吏办事机关),……皆会乃议事”
东晋《抱朴子》“以道使人,人以义观,不用刑辟刀刃戮罚,人民温睦”
“士庶推让”“不畜奴婢”“天下珍宝所出”
五代《旧唐书》“有贵臣十二人共治国政,……其王无常人,简贤者而立之”
(1)指出材料一对古罗马的认识符合史实和不符合史实的各一处,并加以解释。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主要特征是“政治统一、独立自主”。《欧洲的分与合》一书指出,事实上,王权国家的“民族化”在欧洲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历史发展仍然是不平衡的,这个同质的演变进程在欧洲各国不仅不是同步发生,而且在指导思想和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异。

(2)依据材料二,围绕“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4 . 从14世纪英语版《威克里夫圣经》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翻译《圣经》的浪潮。1525年马丁·路德的德语版《圣经》出版,1541年瑞典语版《圣经》出版1550年丹麦语版《圣经》出版。这(     
A.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B.缓解了王权与教权之间的矛盾
C.摧毁了天主教会的信仰基础D.加速了文艺复兴的进一步扩展
2024-01-2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至尊法案》规定:“国王陛下,他的后嗣与继承者、这个王国的诸国王,应取得、接受和被称为……英格兰教会在尘世的唯一的最高首脑。”不久后,英国颁布的《叛逆法》规定,从1535年2月1日起,蓄意侵犯国王的尊严与称号、否认国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把国王看做教会分裂者或暴君的人均为叛逆罪,将处以极刑。这些法律文件(     
①有效地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②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
③确立了议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④巩固了英国宗教改革的成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20更新 | 23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490年,法王查理八世颁布了《穆兰法令》,开始限制拉丁语的使用,强制要求地方司法审讯和诉讼笔录必须使用法语或地方语言(俗语)。1510年,法王路易十二颁布法令,要求地方所有司法文件都要使用俗语,禁用拉丁语。1539年8月,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规定法语正式取代拉丁语成为官方语言。以上法王的做法(       
A.推动了封君封臣制度的形成B.导致了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C.拉开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序幕D.增强了法兰西人民的民族意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国始终将政治安全放于首位,倡导忠君爱国理念,维护政权稳定。古人认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历代都十分重视对农业经济的维护。同时将“富国强兵”作为政治安全的保障,注重提升军事实力。统治者一再强调居安思危,要“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汉唐时期的和亲政策,保证了与匈奴、吐蕃等民族的和平交往,明代郑和下西洋为中国周边环境和平起到巨大作用。

——摘编自赵明旸《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

材料二:西方国家安全理论萌芽于17—18世纪,成型于20世纪中叶,并在70年代和90年代获得新发展。17世纪,英国内战爆发的同时,与法、荷等国进行了多次战争。卢梭与康德构想的永久和平的国家状态在20世纪由“国际联盟”付诸实践,但很快破产。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仍延续着战争期间敌对国家间鱼死网破的硝烟气息。20世纪70年代,中美建交和美苏关系的缓和让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意识形态与国家安全的逻辑关系。冷战结束后,各国更加重视经济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非传统安全议题。

——摘编自李泓霖、毛欣娟《西方国家安全理论嬗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思想相比,西方国家安全观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安全观的认识。
2023-12-02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北京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世界的政治结构有两大基本概念,一是土地应划分成统一在独立当局之下的区域,它们在确定的疆界内有决定其内部事务的最终发言权。二是这些区域只要有可能,就应该由具有一体感的人们所居住,他们形成民族关系或民族性。”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政治结构”的是(       )
①“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②“朕即国家”
③“专制之下无祖国”④“热爱祖国就是热爱你自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11更新 | 332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北京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9 . 中古时期的西欧,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14 世纪初,法王腓力四世因教皇反对其强化王权的措施,派人袭击教廷,囚禁教皇,后来还将罗马教廷迁至法国小城阿维农。这说明(     
A.宗教改革强化了法国王权
B.教权影响了法国走向统一的进程
C.欧洲中世纪王权高于教权
D.法国的专制王权已经达到了顶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