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反秦大起义的过程中,拥兵自重的军事实力派人物先后称王;汉高祖刘邦在与项羽争天下时,也不得不以封王为手段,笼络韩信、英布等豪杰为自己效力;汉初的思想家又批评秦始皇“非封建,行郡县”是出于“私天下”之心的暴政,形成了革秦之弊必行封建之制的社会舆论。与秦朝推行单一的郡县制不同,汉初的统治体制是“郡国并行制”。汉初的封国领土广大,诸侯王地位尊崇,“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越天子”。根据周振鹤的研究统计,当时全国有57郡,其中10个诸侯国共领有42郡之地,占总数的73.7%;而中央辖属的郡县之地共有15郡,仅占总数的26.3%。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二   在八国联军被义和团截击于京津之间的时候,英国驻上海代总领事霍必润于614日即电告本国政府,指出长江流域的任何骚乱,必将对英国造成巨大的损失,建议“应当立即与汉口及南京的总督(张之洞、刘坤一)达成一项谅解”,如果刘、张想要得到英国的有力支持,“他们将在所辖地区内尽力维护和平”。霍必澜的意见得到英国政府的肯定,并被指示向刘、张作出相应“保证”。显然,英国并不是真的要维护两江、湖广的稳定,而是为维护它在该区域所攫取的权益。在英国的首倡下,其他列强也各怀私利加入进来,与英国联合行动。刘坤一和张之洞一贯仇视义和团运动,主张坚决镇压。在清廷对义和团“剿”“抚”不定甚至决定利用之时,他们仍固执己见,说“拳匪”势甚“猖獗”,主张竭力“剿办”,并强调“各国纷纷征兵调舰,大局危急”。而以英国为首的列强关于“互保”的提议,正与其原有的意向不谋而合。

——摘编自董丛林《“东南互保”究竟保了谁的利益?》

材料三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并承认了少数民族的自决权、自由权,在倡导联邦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民族纲领,宣告了民族权利。19341129日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关于苗瑶民族中工作原则的指示》,确定了民族平等团结这一根本原则,为长征时期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1936年,中共中央领导成立了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在事实上开辟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局部实践之路。1941年,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权制定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之规定提及建立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初步确立。19475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并于1949122日改称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摘编自谭玮、陈心林《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实行封国制度的背景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列强与南方督抚达成“东南互保”的共同目的并说明其带来的危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民族自治制度历程的特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