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5年,日本学者稻叶岩吉发表专著《满洲发达史》,梳理中国东北地区的历史,尤其关注明、清两代,并论证满洲和朝鲜与日本的历史渊源。稻叶认为“满洲种族”是自古以来身份边界清晰固定的共同体,他们世居中国东北,是汉族的“入侵”破坏了他们的自给自足状态。日本东洋学者以欧洲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和体质人类学的相关知识为框架,从血统层面把汉满做出绝对的区分,同时以地理板块为依据,认定满族有其“固有领土”,进而有政治上建立现代国家的合法性。

—摘编自冯乃希《中国历史叙述中的民族政治》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开启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进程,党的“一大”纲领明确规定接纳党员不分民族,倡导民族平等。土地革命时期,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的《宪法大纲》规定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执行严格的民族纪律,争取到广大少数民族同胞的支持。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但是国内各个党派各个阶级的,而且是国内各个民族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各民族联合抗日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领导确立的各民族“多元一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多民族统一国家,不仅从政治上、制度上保障民族平等,而且通过加强文化和情感建设,增强民族认同,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容纳了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多种因素的共同体。

—摘编自王芳《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野看毛泽东对近代民族主义的超越与重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满洲发达史》中的主要观点并予以评析。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阶段,概括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要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统一全国,朱元璋在前朝民族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进而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民族政策。朱元璋认为“治夷之道,必威德兼施,使其畏感。”对蒙古族,一方面武力打击,一方面承认元朝曾经统治中国的正统性,运用怀柔手段笼络安抚蒙古贵族和平民。对南方各少数民族,主要侧重“以德怀之”。政治上,继承土司制度并加以改进,推行土流合治;文化上,“用夏变夷”,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儒学;经济上,实施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

——摘编自杨杰《论明太祖朱元璋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国民党积极推行“重边教,宏教化,以固国族而成统一”的民族同化政策,如提倡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奖励内地人民移住边疆或边疆人民移住内地、推行“国语”运动等,以便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汉化的中华民族”。受此影响,贵州大力推行统一语言文字、汉苗通婚、统一服装等运动。

——摘编自郑大华《论晚年孙中山“中华民族”观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三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相对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言,社会供给的不足和结构性失衡,这种不足和结构性失衡在民族地区尤为突出。为此,党中央从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着手,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实现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提出在民族地区重点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工作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政策法规,取得了卓越成就。

——摘编自张学敏、柴然《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政策发展及新时代走向——基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民族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国民党的民族政策。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我国民族政策的看法。
2023-07-27更新 | 67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民族与国家

材料一14-16世纪,是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关键时期,下列表格反映了这一时期与之相关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

时间事件
1431年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兰西民族英雄圣女贞德遇难。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大西洋贸易从此愈加繁荣,欧洲的生产关系进而发生蜕变。
1517年马丁·路德发布《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539年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颁布了《维莱科特雷法令》,规定法语为法国行政和法庭所用的官方语言,取代了此前使用的拉丁语。

材料二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民族”一词引进后,不久就复合出“中华民族”一词。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形成的,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则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列强对抗中出现的。

随着中国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日益自觉地结成整体,中华民族实际上包括各民族的内在联系,越来越被揭示出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找到了正确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阐明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必须最广泛地团结各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这样就把中华各民族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不可分割性,完全揭示出来了,并且把中华民族的大联合的必要性升华到了理论和革命纲领的高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彻底废除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压迫制度,完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56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友爱、互相支援、共同发展的民族大家庭。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14-15世纪影响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因素。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族意识”不断强化的原因;结合所学,评述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采取的重大政治举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