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罗纳德·基思认为,周恩来坚持不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建立牢固的联合,既表明了中国的正义立场,又是“一种战略方针”,它使中国得到更大的战略选择余地,改变了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结构。该学者意在强调新中国(     
A.逐渐摆脱意识形态束缚B.注重维护弱小国家利益
C.寻求冲破美国外交封锁D.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2023-06-04更新 | 473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冷战结束后,我国与许多国家开展了多边首脑外交,这些国家既有资本主义国家,又有社会主义国家;既有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发展中国家;既有儒学、新教国家,又有东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国家。这(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国际关系的影响B.促进了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建立
C.开启了开展全方位对外交往的阶段D.践行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3 .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中东问题上,一方面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斗争,抨击以色列扩张政策;另一方面,面对伊朗和伊拉克的军事冲突,中国分别向两国表达了尽早实现停战、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的意愿。材料表明,新时期中国(     
A.推行睦邻友好外交方针B.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
C.倡导全球治理机制变革D.积极支持不结盟运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8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在戴高乐看来,法国若要在世界上重振雄风、再现辉煌,就必须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并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法国对现存秩序提出挑战,试图冲破两极格局,跨越对立联盟谋求大国地位。……与此同时,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苏联阵营中的中国与法国有着相同的处境,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日益提高,反苏情绪严重。1964年1月27日,法国冲破西方世界对新中国的封锁,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伊始,世界局势处于动荡之中。密朗特总统认为,冷战结束曾经被视为借中国抗衡美苏,保留提高法国大国地位的政治战略目标不复存在。相反,西方价值观在东欧、前苏联地区的得势使法国一部分相信西方价值观应主宰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法国对华进行制裁,中止了法中政治对话和高层往来,冻结了两国军事方面的合作,纵容反对中国的活动。1995年希拉克当选法国总统,2002年连选连任。希拉克在任期间曾四度访华,是与中国保持最密切接触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之一。他致力于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主要体现在“共同责任精神”,宗旨是“和平与进步”。中法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志成、袁婷《法国对华政策的历史演进:从戴高乐到萨科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结束后中法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法关系变化的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世界掀起民族解放运动,中国支持越南人民的解放战争,法国政府拒绝承认新中国。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期间,中法双方没有进行接触。同年,孟戴斯-弗朗斯组阁并会见周总理,中法两国总理的首次会晤打开了两国关系的新起点。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法国总统戴高乐想借中国的力量把美国赶出亚洲,决定与新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638月《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在伦敦、莫斯科和华盛顿共同声明签署,突出了英国的特殊地位,让法国方面十分不满。《条约》发表的时候中法两国的核武器试验都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这加速了两国接触。19641月,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法同时发布联合公报,此后,意大利、加拿大、比利时陆续与中国建交。1978年法国总理雷蒙巴尔访问中国,签订了科技合作协定。这是中国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科技合作协定。

——张锡昌《影响世界格局的“外交核爆炸”》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法建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建交的作用和启示。
2022-06-07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2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1956年11月10日,中国政府赠送埃及政府2000万瑞士法郎,中国红十字会捐赠10万元人民币的医药物资,支援埃及人民的反侵略斗争。1964年1月,周恩来在同加纳总统恩克鲁玛会谈时,提出了中国政府“对外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1967年9月,中、坦、赞三国政府在北京签订协定,正式启动对坦赞铁路援建工作。新中国的这些举措(     
A.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B.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C.消除了意识形态上的限制D.适应了国内政治经济建设需要
7 . 1954年,毛泽东指出“中间地带”先是介于美国和社会主义阵营间,又介于两大阵营之间。20世纪60年代,又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思想,认为可以建立起包含苏联和广大中间地带国家和地区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中间地带”思想的演变(     
A.加强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合作B.反映出两极格局的复杂多变
C.摆脱了意识形态为外交的影响D.基于对内外形势的客观分析
8 . 1956年,杜勒斯提出:“我们被带到了战争的边缘……到达了这个边缘而又不卷入战争的本领,就是艺术。”。1958年,国民党当局宣布筹措“反攻大陆”。同年,毛泽东作出炮轰大小金门指示,以战争边缘对付战争边缘,炮轰延续近二十余年。这反映出中国外交(     
A.始终坚持无敌国外交的原则B.注重国际形势变化灵活应对
C.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D.坚持全球战略与美国相抗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三条基本外交方针,并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新中国成立后,以“一边倒”为重点的外交使中国不仅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交,还先后和十几个民族独立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建交。1950年2月,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解决了当时急需解决的国家安全和外来经济援助问题。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不但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站稳了。

——摘编自胡新民《毛泽东开创新中国和平外交事业》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我国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了突出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外交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不断完善与世界各国的伙伴关系,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我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同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联结了遍布全球的“朋友圈”。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并展开广泛合作。

——摘编自夏自魁、骆乾《深刻理解新时代在外交工作上取得的伟大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八大以来外交领域的重大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