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78年1月,邓小平出访尼泊尔、缅甸,拉开了“还债外交”的序幕。所谓“还债外交”是指,未能对文革时期来访国家进行回访的“欠债”行为的弥补。此后中国领导人还大规模出国(境)对西方国家进行考察学习。“还债外交”(     
A.有利于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B.加速第三世界的和平崛起
C.标志中国多边外交格局形成D.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经验
2023-04-15更新 | 315次组卷 | 4卷引用:东北三省四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 60年代末,中苏之间已由意识形态的论战发展为全面的政治军事对抗。因此,中苏边境紧张局势加剧引起了美国政府的严重不安。美国政府从其战略利益出发,越来越迫切需要加强与中国的联系。中国在苏联的军事威胁下,毛泽东依据世界力量的消长变化,以敏锐的战略眼光抓住了主要矛盾。为改变中国的不利处境,争取主动,中国作出了调整对美政策的决定。实践证明,这一重要举措,对于中国外交的发展和世界局势的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此时,中国调整外交政策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领导人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适时地调整了外交政策,将“两个拳头打人”调整为“一条线”“一大片”,即按照大致的纬度划“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一条线”“一大片”外交政策冲破了意识形态的桎梏,将国家利益作为其重要依据。

——摘编自郭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两次调整》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影响。
3 . 20世纪80年代,外交部发文规定:参加外事活动中,"男士除穿中山装外,也可着西服",在国外"如东道国规定着礼服或民族服装,中方男士可穿中山装,女士最好穿旗袍或长裙”。此后,公务性外交场合外交官基本穿着西装,中山装逐渐被赋予礼服地位。外交部的这一规定(     
A.反映了中国对国际规范的探索与适应B.彰显了中国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
C.是对“求同存异”外交方针的深刻实践D.体现了中国外交的灵活性与务实性
4 . 1980年初,中国首次派专家小组考察西方国家小水电建设。同年,水利部开启筹建亚太地区小水电研究培训中心,并于1981年在杭州正式成立。1978~1991年,有关部门组织兴建小水电援外工程水电站12座。这些做法(       
A.得益于国家政策的调整B.改变了对外技术援助的方式
C.有利于全国电力的普及D.拓宽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
2023-04-08更新 | 529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5 . 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部170位工作人员来源以全国各大军区干部为主,另外包括原中央外事组及地方长期从事地下工作、统战工作的同志和青年大学生。选拔时主要注重干部的斗争经验、政治清白,其次是掌握外语与相关外交技能。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队伍建设(       
A.推动了与西方关系正常化
B.沿用了民主革命时期的干部选拔制度
C.践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适应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发展的需要
2023-04-08更新 | 485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下表反映了中国当代外交话语核心概念“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在英国主流媒体传播的趋势和特征。
“一带一路”英译“命运共同体”英译
考察时间2013年8月——2017年8月2011年9月——2018年4月
媒体总数/个67
报道总数/个94647
英国态度分析趋向积极,看好“一带一路”在经济层面的好处趋向积极,关注“命运共同体”对金砖国家的影响
内涵认知机遇,卓有成效的、有益的、了不起的倡议以中国为中心,中国至上
由此可知,当代中国外交(     
A.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B.得到了欧美国家舆论认可
C.逐步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D.推动了大国关系协调发展
7 .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向国外派出了20位将军大使。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队伍主要是职业外交家,他们“大多属于外语、外交和国际问题的科班出身,普遍具有全球视野和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     
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外交人员的日益专业化
C.拓展与欧美国家建交新途径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鸦片战争开始的中英关系实际上为此后中外关系的发展确定了方向,继英国之后而来的各国基本上都是按英国的模式与中国订约建交的。从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到1887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所有这些条约都是不平等的。在不平等条约基础上,所有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当然也就是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中国成了几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共同侵略的对象,这在中国以往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侵略必然引起反侵略。这就表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中国反侵略成了中外关系的主题。

——摘编自张振鹍《中国近代史开端与近代中外关系》

材料二   针对新中国外交当时实行的“一边倒”政策,周恩来指出,新中国外交任务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同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兄弟的友谊。我们在斗争营垒上属于一个体系,目标是一致的,都为持久和平、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前途而奋斗。另一方面,是反对帝国主义。帝国主义是敌视我们的,我们同样也要敌视帝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

——摘编自洪君《新中国是如何“另起炉灶”搞外交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旧中国相比,新中国初期中西方外交关系呈现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中西方外交关系出现变化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与西方国家外交关系的因素。
2023-03-2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栉风沐雨,波澜壮阔。在《新中国外交70年:回顾与思考》一文中,将新中国70年的外交分为七个阶段。如下表。反映新中国的外交(        
时间外交理念与实践变迁
1949—1958 年一边倒
1959—1968 年反帝必反修(修正主义)
1969—1978 年反对苏联社会帝国主义
1979—1988 年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989—1998 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1999—2008 年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2009—2019 年积极进取,互联互通
①前三十年与后四十年的外交理念逐渐变化②受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影响,不断调整外交政策
③始终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等目标服务④始终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活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 . 某同学读到了下图所示资料(《人民日报》局部)。下列是该同学对此所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这张报纸出版于文革时期
B.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C.当时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
D.发展周边关系是当时外交首要任务
2023-03-24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选考仿真密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