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始终同非洲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尊重非洲、热爱非洲、支持非洲。中国倍加珍惜中非传统友谊,始终把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础。为此,21世纪以来中国(     
①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②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
③提出“真实亲诚”理念   ④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3-11-12更新 | 502次组卷 | 1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8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在戴高乐看来,法国若要在世界上重振雄风、再现辉煌,就必须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并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法国对现存秩序提出挑战,试图冲破两极格局,跨越对立联盟谋求大国地位。……与此同时,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苏联阵营中的中国与法国有着相同的处境,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日益提高,反苏情绪严重。1964年1月27日,法国冲破西方世界对新中国的封锁,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伊始,世界局势处于动荡之中。密朗特总统认为,冷战结束曾经被视为借中国抗衡美苏,保留提高法国大国地位的政治战略目标不复存在。相反,西方价值观在东欧、前苏联地区的得势使法国一部分相信西方价值观应主宰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法国对华进行制裁,中止了法中政治对话和高层往来,冻结了两国军事方面的合作,纵容反对中国的活动。1995年希拉克当选法国总统,2002年连选连任。希拉克在任期间曾四度访华,是与中国保持最密切接触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之一。他致力于发展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主要体现在“共同责任精神”,宗旨是“和平与进步”。中法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

——以上材料摘编自吴志成、袁婷《法国对华政策的历史演进:从戴高乐到萨科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冷战结束后中法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法关系变化的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成祖朱棣“锐意通四夷”,是为了“宣德化而柔远人”,与亚非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在外交礼仪上践行“厚往薄来”,朱棣亲自定夺“今后朝贡者,悉依品级赐,虽加厚不为过也”,对于各国贡物并无太多要求,赏赐物品的种类与数量由皇帝决定,且质量和数量远超贡物数倍。

——摘编自李新烽《郑和下西洋与当代中国对非洲政策比较》

材料二   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中方代表与非洲部分国家代表有了直接且实质性的接触。60年代中非关系快速发展,中国在提出“对外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的同时援助坦赞铁路的修建。70年代非洲国家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作出很大贡献。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与机制化成效的推进,中非关系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快速发展。

——摘编自刘鸿武、林晨《中非关系70年与中国外交的成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中非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后中非关系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非关系发展的原因。
4 . 2023年4月5日,法国总统马克龙抵达北京,在为第十七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揭幕时表示: “在疫情期间中法终止或暂停了一些交流,但当再次相遇时,中法文化交流将延续过去的历史,并不断创新。”2024年将迎来中法建交60周年,当年法国选择较早地与新中国建交,主要是因为(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中法两国共同利益的驱动
C.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D.中法两国共同的历史遭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年,毛泽东指出“中间地带”先是介于美国和社会主义阵营间,又介于两大阵营之间。20世纪60年代,又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思想,认为可以建立起包含苏联和广大中间地带国家和地区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中间地带”思想的演变(     
A.加强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合作B.反映出两极格局的复杂多变
C.摆脱了意识形态为外交的影响D.基于对内外形势的客观分析
6 . 1956年,杜勒斯提出:“我们被带到了战争的边缘……到达了这个边缘而又不卷入战争的本领,就是艺术。”。1958年,国民党当局宣布筹措“反攻大陆”。同年,毛泽东作出炮轰大小金门指示,以战争边缘对付战争边缘,炮轰延续近二十余年。这反映出中国外交(     
A.始终坚持无敌国外交的原则B.注重国际形势变化灵活应对
C.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D.坚持全球战略与美国相抗衡
7 . “四三方案”是我国 1970 年代向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计划。从1972 年开始直到1977 年,我国先后同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签订了250多项新技术和成套设备引进合同,项目成交金额达到了39.6亿美元。“四三方案”(     
A.实现了与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B.旨在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C.佐证了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D.促使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十九大以来,中国对外超越了国别、党派和制度的异同,极力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为世界人民服务”的大格局。这说明,中国新时代外交(       
A.消除了与世界各国的矛盾B.主导了国际关系新格局
C.致力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D.彰显了“大国责任”担当
9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时期国家元首出访情况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新中国外交(     
1949—1966年年份19491957196019631966
次数11154
1993—2014年地区亚洲东欧中亚西欧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拉美北美及大洋洲
次数45583814252321
A.由封闭性到开放性B.一带一路成功实践
C.优先发展邻国关系D.外部环境明显改善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三条基本外交方针,并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新中国成立后,以“一边倒”为重点的外交使中国不仅同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交,还先后和十几个民族独立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建交。1950年2月,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解决了当时急需解决的国家安全和外来经济援助问题。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不但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站稳了。

——摘编自胡新民《毛泽东开创新中国和平外交事业》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我国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了突出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外交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不断完善与世界各国的伙伴关系,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我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同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联结了遍布全球的“朋友圈”。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并展开广泛合作。

——摘编自夏自魁、骆乾《深刻理解新时代在外交工作上取得的伟大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八大以来外交领域的重大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