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22-23高二上·广西桂林·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清朝科举考试也要求考生必须在原籍地以本身所属户籍类别参加。这反映了户籍制度(     
A.维护儒家伦理道德B.便于政府征发赋役
C.巩固封建统治秩序D.保证选官相对公平
2023-11-04更新 | 248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三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材料一

时期概况
秦朝人口管理实行申报审核制,即由户主或本人主动向官府如实申报,官府核实,之后登记载册。
汉朝每年8月份全国各地都要进行“案户比民”。
隋唐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大索貌阅”,派遣官吏根据户籍簿册上登记的情况与本人实际体貌核对。唐基本沿用隋制。
宋朝在全国重新统计人口创造了“户牌制”,即打破原先的坊巷界限,改为以街道为基础做人户登录。
明清使用黄册作为正式户籍,编制程序严格,内容详尽。清初延用黄册,人丁编审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保甲制度取而代之。

——摘编自王威海《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材料二 我国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地方官就要对所掌户籍和赋税造册“上计”中央,以查考其政绩。秦朝对人口的管理和控制进行了改革,不仅按不同情况区分了各种不同的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规定了生著死削的统一办法,制定了户主申报和典老(基层管理人员)审查核实的登记户口的程序。唐朝还通过加强立法和法治,把户籍事务列入法治范围,从而加大了这一制度的控制力度。宋代户籍分主户和客户,主户有土地要交地税,客户为无地佃农要交丁口税,地籍与户籍开始分离。明代户籍黄册与鱼鳞册交相使用,中期张居正变法,实行“一条鞭法”,更重视地税,使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基本脱离,黄册制度陷于瓦解,清政府下令彻底废除人丁编审,户籍管理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张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特点,并说明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意义。
2023-10-01更新 | 113次组卷 | 2卷引用:选必一第1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3 . 下面是唐开元九年(721年)账后户籍残卷(摘录)。这说明(       
户主汜尚元   年伍拾捌岁      下下户   不课户
十四亩永业
壹拾伍亩已受
合应受田伍拾壹亩   一亩居住园宅
卅六亩未受
(以下田地四至   略)
A.户籍制度日趋完备B.户籍是土地控制的凭证
C.农民生活得到改善D.地方治理体系逐渐完善
2023-08-17更新 | 122次组卷 | 4卷引用:17·选必一第17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4 . 商鞅把户籍档案细分为“故秦”和“新秦”两种。“故秦”是指秦的土著居民,“新秦”则指三晋的移民与新征服地区的人民。秦人具有尚武善战的传统,三晋的人民则掌握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商鞅的这一做法(       
A.体现了户籍制度的严苛B.有利于国家合理调配人民
C.严格限制了人口的迁徙D.体现了国家控制力的弱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如表中的内容可知,在两汉时期实行的户籍制度之下(     
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汉书·昭帝纪》
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汉书·盖宽饶传》
孔氏子孙,不免编户《汉书·梅福传》
(曹魏时期)如淳曰:“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人也。若今言平人矣”《汉书注》
A.户籍与赋役分开管理B.成员法律身份等级森严
C.成员法律身份相对平等D.基层的治理无序混乱
2023-08-16更新 | 88次组卷 | 4卷引用:选必1-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大索貌阅是隋朝采取的一项整顿清理户籍的措施。如表是关于大索貌阅的部分史料。据此可推知隋朝(     
史料   来源实行时间结果
《隋书食货志》隋文帝开皇三年新增口1641500人
《资治通鉴》卷176隋文帝开皇五年新附口1640000余人
《隋书裴蕴传》《资治通鉴》卷181隋炀帝大业五年新附口641500人
A.推行大索貌阅共三次B.政府支出得到保障
C.人口数据雷同无价值D.注重整顿社会秩序
2023-08-16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17·选必一第17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7 . 在明初整顿户籍、设立里甲之前,广东各地有大量不在政府户籍控制之下的人口。里甲制建立后,许多流动人口,尤其是大量的非汉人土著人口,成为编户齐民。这说明(     
A.里甲制扩大了明朝统治范围B.里甲、户籍制度内在相通
C.政府限制人口的自由流动D.户籍整顿为里甲制奠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初,政府规定“凡民邻里,互相知丁,互知务业,俱在里甲”。任何人离乡百里,即验文引(介绍信);商人户籍所在地的邻里被要求知道外出商人的归期,若其两载不归,要向官方报告。这种规定(     
A.是基层里甲制度的产物B.适应了封建经济的需要
C.适应赋役制度发展趋势D.导致了长途贸易的衰落
9 . 东晋政府起初登记北方“侨人”户籍为“白籍”,以区别于南方土著居民的“黄籍”,享有免调和免役的优待。后来,东晋王朝对他们实施“土断”政策,就地编入“黄籍”,取消优待。东晋“侨人”政策变化(     
A.满足了东晋王朝的兵源需要B.解决了东晋王朝的社会矛盾
C.加速了南北人民的交往融合D.推动了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2023·河北秦皇岛·三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清代前期,乐户、堕民、登户与世仆身份的人处于社会最底层,世代从事诸如乐工、抬轿、为人耕地等“贱业”。雍正帝时期,“废除贱籍”“贱民变良民”。雍正帝这一做法旨在(     
A.治理弊端巩固统治B.放松对民众的人身控制
C.统一全国户籍制度D.淡化士族阶层门第观念
2023-05-15更新 | 209次组卷 | 4卷引用:选必一第17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