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工业革命后,许多国家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该举措(  )
A.延缓了城市化的进程B.体现了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
C.缩小了贫富分化差距D.推动了现代保障制度建立
2 .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在旗层治理方而更强调政府、社区、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社区承担更多政府功能。1991年,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提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不再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这种做法旨在(     
A.减轻政府的公共财政负担B.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C.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D.提升基层治理的效率
2023-12-24更新 | 310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二战后,一些西方国家的社区组织日益成为政府的合伙人,共同承担一些社会义务,尤其是在政府无法负担、逐渐退出的领域。如1991年,加拿大政府公布了“健康和社会服务法”,这一法令规定了政府与社区合作共同来承担保健任务。这说明一些西方国家(     
A.注重发挥政府和社区的共同作用B.社区比政府承担了更多的功能
C.建立起自上而下解决社会问题的机制D.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4 . 20世纪80年代后,英国在社会治理方面进行改革。1991年英国《竞争求质量》白皮书提到:“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和运用最佳方式来达到这些标准,并将提供服务和战略责任加以区分。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这一改革(     
A.实现了国家基层社会治理的自治B.使国家不再对社区进行监督管理
C.利于提高基层治理的社会化程度D.促使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发展完善
2023-11-28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为了巩固政权的基础,发展农业经济,尤其重视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建设。夏商时期,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统县的“郡县制”在各国的推行,乡里行政组织渐成雏形,成为基层组织。汉承秦制,县以下基层组织为乡、里,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还于每十里处设亭,是专门从事“求捕盗贼”的警察性组织,另设游徼,掌捕盗贼。唐朝,基层组织已有城乡之分,农村以村为单位,城邑以坊为单位,乡有乡长,里有里正,村有村正,官方控制与统治不断增强,乡和里的功能逐步弱化。从王安石变法开始,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明代城中称坊,近城称厢,乡村称里。凡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里长,里下为甲,设甲首一人。清代基层组织在明里甲的基础上,创设了保甲。地方基层组织以十户为牌,设牌头;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乡村基层治理经验》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英国在1835年颁布《市政法案》,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法案规定自治市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随着城市人口激增,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使传统的社会救济出现变化,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与近代西方基层治理的不同,并说明近代西方国家基层治理发展的原因。
6 . 阅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5年,英国议会颁布了《市政法》。根据该法英国建立了民选的自治市议会,改变了早期自治市通过向国王购买特许状获得自治权的状况。根据这一法律,在178个较大的市镇建立了由选举产生的市议会议员由纳税3年以上的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任期3年。该法剥夺了地方教会的行政管理权,由市议会总揽地方事务,并接受居民监督,建立综合性的地方政府。

——摘编自孙宏伟等《论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的发展与变革》

材料二   依据宪法,美国政府体系由联邦、州和地方(包括县、市、镇、学区和特区)三级政府组成。在大多数乡镇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要求当地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越来越多。而这些是州或县没有办法完全提供的,因此就只有把这些权力下放给镇,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县作为区域内范围较大的地方政府单位。对县域内其他政府单位有协调作用,但乡镇在职权范围内不受县的直接干预。

——摘编自王玉龙《美国乡镇建制及运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5年英国《市政法》的主旨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地方自治的突出特点
(3)综上,谈谈你对英美两国的基层治理模式的认识
2023-04-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联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质检(二)历史试题
7 .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指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这种基层治理方式
A.扩大了政府行政开支B.削弱了广大居民的政治责任感
C.减少了社会资源投入D.有利于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绅是中国明清时期活跃于广最乡村中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社会阶层。他们是“高高在上”的官吏和“面朝黄上、背朝天”的乡民之间的链接和中介。居住于本籍的乡绅与乡民之间或者有着血缘关系,或者有着地缘关系,两者必然有着强烈情感和身份上的认同,并且乡绅凭借着功名、学识及财富而成为众民之首、一乡之望,成为地方利益的代表者。因此,乡绅在乡村的社会控制中起着核心和主导性作用,成为社会规范的解释者、社会教化的维护者。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明清时期的乡村治理方式又可称为“乡绅治理”。

——摘编自徐祖澜《近世乡绅治理与国家权力关系研究》

材料二   16至17世纪是英围从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时期,伴随着社会转型的大趋势,乡村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改变,由封建骑士、宫裕农民和商人转化而来的乡绅阶层迅速崛起。通过教产拍卖和早期圈地运动,乡绅阶层牢牢抓住了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在经济和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的乡绅逐渐形成了一种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农业革新与土地改良成为这种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他们积极采用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和经营方式,这不仅使他们实现了人生价值,收获了经济收益,而且推动了英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摘编自李璐《浅析16-18世纪乡绅与英国农业经营方式革新》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乡绅阶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乡绅阶层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并分析原因。
2021-12-15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秦至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对基层的管理秦汉实行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相互监督。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唐朝的邻保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明朝实行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乡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甲为保,设保长。

——改编自《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美国建国后,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工业革命后,许多国家把城市分成若干小区、每个小区组织志愿者,负责救济的分配,并协调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工作,社区组织开始形成。二战后,社区很快发展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社区实行居民自我管理,不仅提供生活服务、教育、休闲娱乐、福利等,还参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土地政策等地方政府的决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

——改编自《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管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美国家基层管理与古代中国基层管理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