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银两用作交易时,要计量重量和成色,且制度繁杂,使用麻烦。最早流入的银元叫作卡卢斯银元,中国俗称“本洋”,到了19世纪之后,墨西哥“鹰洋”取代了“本洋”的地位。到了道光年间,连皇帝都知晓在本国流通的外币有大髻、小髻、蓬头、蝙蝠、双柱、马剑等。以本洋为例,“其势力渐蔓延至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安徽、直隶等省。直至咸丰六年(1856年)止,凡长江各地以及上海,皆有其踪迹”。18世纪到19世纪初,扬子江流域的芜湖地方存在着约计四十万元没有加戳的本洋光板。从嘉庆年间开始,广东福建一带以外币为主要贸易货币,到道光年间“凡完纳钱粮及商贾贸易,无一不用洋钱”。清地方政府自己也采用外币来收取钱粮贡税。

——摘编自谢舟《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迁问题研究》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国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有着不同成色、重量和形制,货币法制一盘散沙。这一时期,各国逐步开始尝试信用货币制度。而金银,尤其是白银日益成为一种商品。商品银的波动对以银本位为货币根基的中国来说,无论是金贵银贱,还是金贱银贵,都造成了相当的破坏性。1933年美国宣布“白银国有令”而导致的国际银价暴涨,加之日本在华北进行侵略活动,大肆走私白银出口,导致中国的货币白银迅速外流。193511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布公告宣布实施法币。统一以法币为支付所有以银币单位订立之债务,应准照面额于到期日以法币清偿之,所有银元持有人,应即将其缴存政府,照面额换领法币。

——摘编自王乔《近代中国货币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后外币在中国使用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1935年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改革的时代背景。
2022-12-20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检测卷-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复习通关测试卷(选择性必修1)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交换不断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出现了通过媒介的交换,即先把自己的物品换成作为媒介的物品,然后再用所获得的媒介物品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在世界上,   牲畜曾在很多地区成为这种媒介;在中国,最早的、比较定型的媒介是“——中国最早的货币。

——安烨主编《货币银行学》

材料二   契约泛指发生一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契约的产生,是在人类社会出现私有制以后,人们在劳动生产、经济生活及各种人际交往中,由于彼此需要,在平等的条件下,经常发生对双方都有利的各种交换关系,这种关系后来发展成各种交换协议,用条文规定各自的权利、义务、责任、行为后果,达成文字约定即契约。契约既是对彼   此诚信的承诺,也是缔约双方履约的凭证。

——《普通高中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历史选择必修 2 经济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处最有可能的内容,并简述货币产生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契约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简述契约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