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杨共乐《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并得出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16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许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拉练(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列三幅图片是某货币收藏爱好者的部分收藏品。


图1


图2


图3


选择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图,自拟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 (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4-01-0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十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根据地货币和人民币发展的部分

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上印有镰刀、锤子、五角星等图案。其中,壹元和贰角面值的货币上还绘有列宁头像。
1937年,国共两党协议,陕甘宁边区不印发货币,市面上通用法币。1938年,边区政府以延安光华商店的名义印发“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作为法币的辅币。1941年,边区政府决定独立发行自己的货币。
19481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石家庄正式成立,开始发行面值拾元到壹万元不等的第一套人民币。
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二套人民币,陆续完成对新疆和西藏货币的收兑。196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三套人民币,纸币面值最大为10元,最小为1分,绘有纺织工人,拖拉机手,钢铁工人等劳动者图案。
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四套人民币,纸币面值最大为100元,最小为1角。

——摘编自戴志强、沈逸林《红色政权发行的货币》等


根据材料中货币发展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凯恩斯在其1919年的著作《和平的经济后果》中有一句被广泛引用的名言:颠覆现存社会基础最精妙、最可靠的办法,莫过于摧毁它的货币。这一过程调动了经济规律中所有具备破坏性的隐藏力量,并且以一种百万人之中也难有一人能识别出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货币是一种潜在的政治力量,一种权力,并且蕴藏的破坏性极大,通过持有、借出和转移货币可以达到自利的目的。

——摘编自赵柯《货币的政治逻辑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货币体系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清楚)
2023-05-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套人民币发行在解放战争后期,此时的国民党大肆发放金圆券导致通货膨胀极其严重,因此第一套人民币面额也比较大(最大为5万元)。20世纪50年代初,主管全国财经工作的陈云对当时的经济有三点判断:一是他认为此时物价已渐趋稳定并将长期稳定;二是已经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由于技术所限难以防伪;三是流通中的人民币价值过低且在国际市场上无固定价值。基于这三点判断,他向党中央提出发行新人民币的提议,在得到了中共中央的同意后,他开始主持第二套人民币的设计。

材料二   第二套人民币在1955221日正式发行,于1964515日停止流通,其背面都是国徽,正面图像则各不相同,具体见下表所示

第二套人民币券种及币面图像介绍   

面额图像(正面)主色发行时间
1汽车茶、米黄1955.3.1
2飞机蓝、浅蓝1955.3.1
5轮船墨绿、浅翠绿1955.3.1
1拖扯机棕、黄、浅草绿1955.3.1
2火车黑、绿、浅紫粉1955.3.1
5水电站紫、浅紫、浅蓝1955.3.1
3井冈山深绿1955.3.1
5各民族大团结酱紫、橙黄1955.3.1
10工农像1957.12.1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余耀显《图像的故事——作为政治符号的新中国初期人民币(1949—1956)》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博物馆中的第二套人民币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角度全面;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货币不仅仅是市场交易的媒介,更是一种权力,它不仅对社会财富具有“分配效应”,同时也能够为货币发行者直接带来财富,货币从产生到被普遍接受与国家权力密不可分,这就是货币的政治逻辑。货币的权力特征使得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往往不能遵循以“效率”为原则的市场逻辑,而是充满着国家间的博弈和斗争。

——摘编自赵柯《货币的政治逻辑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史实准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1870--1914 年间,古典金本位时期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15--1945 年间,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3年间,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
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各国采用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整理


依据材料中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况表。

时间概况
商周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使用,出现青铜材质货币
春秋战国楚国地区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地区使用刀币和三晋两周地区使用环钱、秦国地区使用圆形方孔钱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半两钱,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
主要使用开元通宝,钱帛并行
以铜钱为主,出现铁钱和纸币
纸币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有主要的地位,白银的流通量占有相当比例
大力推行纸币—大明宝钞,后来改为钱钞兼用。嘉靖后,白银成为法定货币(以称量货币非铸币存在)
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清末开始铸造银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17-11-22更新 | 652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高三猜题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