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如图是关于IMF的漫画,对其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致力于改善各国基础设施建设B.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要帮扶对象
C.维持有序汇兑并避免汇兑贬值D.投票规则致危机管理难奏实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使IMF多数会员国的国际收支失衡。1978年《牙买加协定》正式生效,规定实行美元、日元等多元化储备货币和浮动汇率制度,同时提高IMF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会员国可以使用特别提款权进行贷款和将之作为偿还贷款的担保。随后,牙买加体系得以确立。牙买加体系的建立(     
A.导致了世界银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B.巩固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
C.推动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发展D.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滞胀”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渡江以后,采取先占城市,后进乡村的策略,城乡推行人民币的进程并不同步。人民政府果断决定采取人民币下乡的措施。1950年3月统一财经之后,政府推动人民币下乡的措施主要有三种:一是税收,即在乡村征收的各种税费,除公粮外,一律征收人民币;二是通过农贷的押汇(农民以未来的预期收益为抵押取得农业贷款);三是大力开展城乡物资交流,即鼓励工业品下乡和大量收购农副产品,使人民币取代银元和实物交换。到1952年底,农民持有的人民币已达11万亿元,占当时人民币流通总量的40.4%。

——摘编自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货币统一》

材料二 欧元启动大事记

时间内容
1979年欧共体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创立一种货币计算单位“埃居”,开始货币合作
1992年欧盟决定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发行统一货币
1995年马德里首脑会议把未来统一货币定名为“欧元”,并确定了欧元发行的时间表
1996年
欧盟都柏林首脑会议签订了《稳定与增长公约》,要求成员国严格执行限制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等经济趋同标准,违者将受到制裁
1997年欧盟阿姆斯特丹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决议》
1998年欧盟布鲁塞尔首脑会议宣布了11个欧元创始国名单,欧洲中央银行在德国法兰克福正式启动运作
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埃居不复存在
2002年欧元纸币和硬币投入流通,11国原有的本国货币将完全退出流通

——整理自沈骥如《欧元启动的历程、影响和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币下乡”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欧元与“埃居”在功能方面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元诞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代中欧实现新旧货币更替的历史经验。
2023-03-15更新 | 24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在国际金融领域,仍然维持着以英镑为中心的金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塑造国际经济新格局的同时,也强烈冲击了金本位制度。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是毁灭性打击,也再次动摇了20世纪20年代短暂重建的金本位制度。20世纪30年代,国际货币体系的英镑霸权最终逐渐转向英镑、美元、法郎三大货币集团并立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调整了大国间的政治、经济关系,美国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由此孕育了新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建立的。

——摘编自谷梦滢《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想与实践——以怀特计划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二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进一步认识到了以美元为核心的金融体系的种种弊端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各国开始积极寻求新的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同时,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国际政治和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考虑选择人民币作为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可能性。于是,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区域合作的双重推动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

——摘编自周敏《论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其反映的实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牙买加召开会议,签订了《牙买加协议》,协议规定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取消黄金官价,成员国债务清算不再使用黄金,由此牙买加体系确立。《牙买加协议》签订之后,有的国家选择固定汇率制,有的国家选择浮动汇率制,成员国的汇率主要服务于国内政策需要,调节汇率与国际收支的手段更加灵活多样。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美元仍是最重要的,但马克、日元的比重也有所增加,各成员国有了更多选择,储备量也明显增加。

材料二   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同,牙买加体系被称为“无体系的体系”。各国在汇率方面各行其是,以致汇率变动剧烈,1994年爆发了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美国和欧盟占有46%的投票权,发展中国家只占有39%。作为最重要的国际货币——美元——的发行完全取决于美国自身需要,而不考虑其他国家,发展中国家常受美元汇率波动之苦。国际游资几乎不受金融机构监管,四处投机,冲击了许多国家的金融市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飞《牙买加体系缺陷及其改革思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牙买加体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牙买加体系的缺陷,并对其改革的方向提出建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1年,英国违背金汇兑本位制,停止英镑自由兑换黄金并大幅贬值,这使美、法等金本位制国家遭受了严重损失,以英国为首的英镑集团、以法国为核心的金集团和以美国为首的美元集团先后成立,加剧了国际货币关系的混乱。1933年,美英法召开伦敦货币会议,大多数代表认为货币稳定是摆脱经济萧条的根本,然而罗斯福更关注美国“健全的内部经济体制”,这熄灭了英法与美国达成货币稳定协议的希望。随着英美两国经济的恢复,特别是德国加紧重新武装,促使美国积极推动美英法三方货币合作。1936年,三国达成《三方货币稳定协议》,一致同意为改善国际贸易环境而努力,“黄金价格将围绕35美元兑换1盎司的金价浮动,并愿意将之延伸至以后加入宣言的国家”。这是三方同时发表的接受法郎适度贬值、承诺相互合作来降低汇率波动的声明,也是一个没有执行机制的“君子协定”。

——据谈谭《从“货币战”到“有限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三方货币稳定协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帐单位,亦称“纸黄金”。会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下图为截至2022年特别提款权份额占比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     

A.美元丧失货币主导地位B.经济发展日益多极化
C.多元货币体系已经确立D.欧洲经济在不断衰退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仅仅存续了不到30年的时间,但在其瓦解后长达40年的时间内,国际社会始终无法摆脱其窠臼。毋庸置疑,在美元一黄金体系正式运行的30年间,世界经济不仅迅速地从二战的废墟上得以重建,而且相对稳定的国际货币制度还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进入20世纪60年代,而对日本和西欧的强力竞争,美国无法保证美元汇率的稳定。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美元与黄金正式脱钩后,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完全摆脱了黄金的约束。美国从此拥有毫无约束地奉行赤字政策的权利,正如时任美国财政部长康纳利所言,从此以后,美元就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问题”,美元遂成为美国对外政策中重要的权力资源和谈判筹码。美元霸权已是当今国际关系诸多问题的根源所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就是美元霸权恶果的集中体现。面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产与问题,国际社会该何去何从,很值得深思。

——摘编自孙杰《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改革当前国际货币现状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2023-08-27更新 | 12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省级联测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马克思的货币理论看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国际货币理论的重要议题是主权货币与世界货币的关系。主权货币是以某一主权国家的货币为基准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如美元、英镑等。世界货币指被各国普遍接受、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

材料一 187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从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到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沿革。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最根本的特征是美元本位,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信用由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金融和军事力量作为支撑。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弊端显现,存在通货紧缩倾向、不平等性和不稳定性三大缺陷。

——摘编自余永定《国际货币体系是如何演变的?》

材料二 马克思的国际货币理论认为,主权货币发挥世界货币职能具有天生的缺陷。首先,单一的世界货币格局是一种不公平的结构,充当世界货币的主权货币发行国能够获得巨额的国际铸币税和国际通货膨胀税收益。第二,单一的世界货币格局是一种不稳定的结构,国际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前提是货币发行国强大的信用保证。第三,货币价值尺度的二重性决定了国际市场上只能有一种货币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多极世界货币格局会导致货币发行国之间的摩擦。

——摘编自孙业霞《从马克思国际货币职能看主权货币充当世界货币的弊端》


结合世界货币体系演变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10 .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及英国达成了推动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贬值的协议。在此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美元迅速由1美元兑250日元下跌到兑200日元。美元的贬值(     
A.有利于重塑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B.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正走向崩溃
C.巩固了日本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D.是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结果
2024-02-03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