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19世纪

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制,而后欧美各国实行。以黄金为本位货币,实行以金币流通为主的货币制度。不仅保证了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相对稳定,也保证了各国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但是,世界黄金产量跟不上世界经济的增长,再加上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各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

1944年

44个国家的代表出席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城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促进国际政策协调;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成为国际货币。这一金融体系存在两难处境,要满足世界经济增长需要,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长,这是以美国国际收支赤字不断扩大为代价的,从而导致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动摇人们对美元价值的信心,这一内在矛盾被称为“特里芬两难”。

1973—1978年

世界外汇市场再度爆发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布崩溃;国际间于1976年1月在牙买加签署协议,形成牙买加体系。该体系实行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不再是各国货币的平价基础,也不能用于官方之间的国际清算;储备货币多样化,形成以美元为首的多种储备货币体系;汇率制度多样化,确认浮动汇率制的地位。

——摘编自石晶莹主编《政治经济学原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时期,以“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为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 . 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
19世纪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制,而后欧美各国实行。以黄金为本位货币,实行以金币流通为主的货币制度。不仅保证了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相对稳定,也保证了各国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但是,世界黄金产量跟不上世界经济的增长,再加上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各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
194444个国家的代表出席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城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促进国际政策协调;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成为国际货币。这一金融体系存在两难处境,要满足世界经济增长需要,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长,这是以美国国际收支赤字不断扩大为代价的,从而导致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性难以维持,动摇人们对美元价值的信心,这一内在矛盾被称为“特里芬两难”。
1973年—1978世界外汇市场再度爆发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布崩溃;国际间于19761月在牙买加签署协议,形成牙买加体系。该体系实行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不再是各国货币的平价基础,也不能用于官方之间的国际清算;储备货币多样化,形成以美元为首的多种储备货币体系;汇率制度多样化,确认浮动汇率制的地位。

——上述三则材料均引自石晶莹主编《政治经济学原理》

2008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由来已久,大体有两类主张:一是主张将旧体系“推倒重来”的激进主张,即立即彻底推倒目前一主多元格局,重构国际货币体系;二是主张“渐进式”改革。主张“渐进式”改革者可分两类:一是美国虽口头上要求改革,但仍力图保持“美元”的主导地位;二是多数真想进行“改革”,“欧元”力图打破美元的独霸地位;英镑、日元也想保持甚至扩大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影响,而且俄罗斯的卢布、印度的卢比、中国的人民币也在加速国际化进程。

——黄范章《对当今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合作与世界货币体系改革的思考》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任选世界货币体系发展的两个阶段,概述其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023-03-24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货币是反映经济状况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前期,蜀地流通以铁钱为主,这使得从事长途贸易和大宗贸易的商人为货币的支付而烦恼。11世纪初,成都16户富商联保发行了一种可以兑换铁钱的凭证——交子。它的形制规范,用统一纸张制作,并制作了特殊记号以防止假冒,任何人都能凭这张纸在参与联保的任意一家商户及其分铺换取纸上所注明的铁钱。从此交子逐渐在蜀地流通开来。

——摘编自何一民等《成都简史》

材料二   到了1859年,随着加利福尼亚、澳大利亚和西伯利亚的日渐繁荣,黄金的年均产量达到了275吨,是18世纪年均产量的10倍。按照这样的速度,10年内的黄金产量相当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至1848年整个356年间的所有黄金产量。尽管关于黄金大幅增加和物价上扬的警告不绝于耳,但除了19世纪末很短的一段时间,通货膨胀并未发生,这一点和16世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摘编自(美)伯恩斯坦《黄金简史》

材料三   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规定,国会具有“铸造货币,调议其价值,厘定外币价值以及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权力,“各州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货币,不得指定金银币以外的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法定货币。”1792年《铸币法》规定1美元=371.25格令纯银,与在当地流通的西班牙银元同重。……二战后特殊的国际环境下,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了黄金支持与赎回功能。

——摘自张兴胜《美元的历史与“道义”》


(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概括宋代交子在蜀地得以流通的原因,并指出货币使商业功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为什么16世纪的欧洲会发生剧烈的通货膨胀?分析19世纪后半期此种现象基本没在欧美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中的宪法条款体现了美国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黄金支持与赎回功能”的国际货币体系名称及其影响。
2022-11-11更新 | 327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B卷)- 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顾炎武认为偏僻地区征赋用银,致使“谷日贱而民日穷,民日穷而赋日诎,通欠则年多一年,人丁则岁减一岁”。顾炎武把“倚银而富国”比喻为“恃酒而充饥”。王夫之说用银使人“弃本务”,还说开采银矿造成“贪惰之民皆舍其穑事”。

——摘编自钟祥财《对明清之际黄宗羲等人的货币思想之我见》

材料二   白银流入的意义除了财政白银化之外,还促进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因为农民缴税不能缴实物,而要到市场上把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卖掉,换成银子。在古代中国,市场则被国家作为其组织财政的工具。以征收货币来强化国家的财政储备,以及灵活开支,是财政市场由以建立的一个方面;以专利制度(引者按:如盐铁专卖)来弥补税人之不足,则是财政市场由以建立的另一个方面。

——摘编自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

材料三   古罗马钱币的材料主要是金、银、青铜和纯度不高的紫铜。除了极为个别用手工雕成的母线以外,硬币的制作无非是浇铸和冲压两种。古罗马钱币的基本单位是阿斯,阿斯本是当地人的计重单位,相当于12盎司,即1拉丁磅,一定重量的金属具有一定的价值,这和我国古代货币中的半两、五铢相同。罗马共和国时期的铸币和冲压币正面常是罗马诸神,后面则是舰船、马匹、驰骋的武士等等,没有文字;罗马帝国的钱币造型大致相同,正面是当代皇帝的头像,周围是一圈文字形式颇像现代硬币,背面图案多种多样。

——摘编自王传晋《丰富多彩的古罗马钱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思想家反对用银的理由,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钱币的特点。
(3)综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货币发行和流通的主要因素。
2022-12-11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汉武帝时期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制度。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李渊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使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并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摘编自王学亮《中国货币的发展演变、现状及其国际化展望》

材料二   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生产率得到极大地提高。当时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采用金本位制度进行交易,随着英国与其他各国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英镑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通。1821年,英国以法律的形式在英国确立了金本位制,各国基于对英镑兑换黄金的乐观预期,在国际结算及对外贸易过程中更加愿意使用轻便的英镑进行结算,英镑逐渐变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19世纪末期,英国的工业产量逐渐被美国超过,一战后美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更导致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的旁落,英镑的国际竞争力随之下降。目前,尽管人民币已经逐渐在我国周边国家流通使用,但是从衡量货币国际化的标准来看,人民币真正走向国际化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摘编自曹璐琦戴巍《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英镑国际化的原因,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022-11-21更新 | 110次组卷 | 8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牙买加协议》,奠定浮动汇率体系的基础。这一“无体系的体系”中,美元取代了黄金的地位,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和储备资产,但是美国政府对美元的价值不承担任何制度性的责任和义务,这必然导致
A.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B.美元的货币权力大大降低
C.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形成D.世界经济动荡与国际收支失衡
2022-05-19更新 | 1087次组卷 | 1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开始,黑奴贸易是欧洲资本积累的暴力手段。有人把当时全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西方史学家布罗代尔说:“美洲白银1572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味等物品。”

——摘编自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世纪东、西方三角贸易的主要不同点。(从内容、方式、作用等方面比较。)

材料二   19世纪8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60年间,是自由贸易衰亡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实力大为增强的美国竭力鼓吹贸易自由化,主张降低关税,取消数量限制,实行无差别待遇的互惠原则,在它的影响下,建立起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为中心的国际经济贸易体制。从世界范围来看,关税壁垒大为制弱,贸易数量限制有所放宽,贸易自由化取得进展。

——摘编自《自由贸易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前后自由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2013年设立上海自贸区至今,我国已设立四批自贸区,再加上刚刚宣布的海南自贸区(港),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将达到12个,正是这些自贸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门户。除了海南的跨“级“连跳,直接批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和自由贸易港外,其他已经获批设立的10个自由贸易区最有机会实现升级“自贸港”。

——整理自侯名芬《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进程和当代价值新论》等


(3)根据材料三,简析新时期中国自贸区设立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