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成因

成因表现形式实现途径竞争结果
客观
因素
生产力机器化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商品市场规模化生产英国成为当时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国以及最大的原材料进口国

主观
因素
货币本位国内立法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国内立法确立金本位制的国家
国际地位战争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经济实力贸易英国垄断国际贸易|
货币信贷建立金融中心英国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结论 强国竞争的结果导致权力失衡,形成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成因

成因表现形式实现途径竞争结果

客观
因素
生产力电气化美国率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商品市场

全球化
美国向海外转移生产,成为世界商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国家,世界最大的进口国

主观
因素
货币本位国际协议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等同黄金的本位地位
国际地位战争二战的结果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政治、经济大国
经济实力贸易美国垄断战争期间的军需贸易并主宰战后经济复苏
货币信贷建立新金融中心纽约成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金融中心
结论强国竞争的结果导致权力更替,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垄断资本主义国际货币制度

—上述材料摘编自陈雄《国际货币制度演进逻辑的揭示及反思》


阅读材料,围绕“国际货币与世界发展”,任选角度, 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严谨,表述成文。)
2023-11-12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60年代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大事简表

1931年9月英国放弃金本位制,英镑随后大幅度贬值
1933年4月美国宣布脱离金本位制
1936年9月英美法终于达成一项“三国货币协议”,三国同意减少汇率的波动,共同合作以保持货币关系的稳定
30年代后期随着欧洲政局越来越不稳定,大部分的资本和大量黄金流向美国 三国货币协定中有管理的汇率原则被冲垮

1943年4月
美国政府发表了“怀特计划”,主张建立一个权力很大的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非经组织同意,会员国不得任意改变汇率
英国政府发表了“凯恩斯计划”,反对以黄金作为主要储备,还强调 顺差国和逆差国共同负担调节的责任
1944年7月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召开,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布雷顿森 林协定》,实行“双挂钩"原则和固定汇率制
20世纪
50-60年代
美国通过赠与、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 大量美元;国际汇率保持相对稳定;资本主义世界商品、劳务和资 本的流通得以正常进行

——摘编自李春放《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等


从表中提取信息,结合20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变动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大航海时代,美洲贵重金属大量涌入欧洲,金币、银币随之普及。但不同国家的供应量差别、铸币中贵金属含量差别大,致使黄金和白银的兑换比率不一,而且浮动性强。在牛顿建议的基础上,英国议会于1717年立法,规定金银币兑换比值,形成了“复本位制”,随后,美国、法国都向英国学习“先进经验”,但各国兑换比价不同,市场套利现象严重。1774年,英国重铸货币,放弃白银,形成实质上的“金本位制”。19世纪初,随着英国对外贸易逆差加剧,英国国内白银急剧减少,英国议会制定《金本位法》,确定了英镑只盯住黄金的方针政策,这标志着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国家层面废除白银的货币地位的国家。在金本位的支撑下,英国国力昌盛,最后变成了“日不落帝国”。于是,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世界主要国家在货币政策上基本都效仿英国,无论最初的“银本位制”还是“复本位制”,最后都演化成“金本位制:正如达尔文所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样,在长期的选择中,白银的货币光环渐渐暗淡,金本位制则日益稳固。

——摘编自【日】黑田明伸《货币制度的世界史——解读“非对称性”》


根据材料,围绕“世界货币演变”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