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至秦

官吏俸禄形式主要以斗发给粟米

西汉

官的大小和俸禄级别以“石”表示,俸禄以斛为计量单位,按月发给粟米;汉宣帝时因“小吏皆勤事,而俸禄薄,欲使其毋侵渔百姓,难矣。其益(增加)吏百石以下俸十五”

魏晋

帛、粟、钱各占⅓

唐代

唐初大体沿隋,俸禄有粟、田、钱,俸禄依官的品级九品正、从分为十八级。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将各种粮钱合为一起,以月俸为名,随月发钱

宋代

官员的俸禄丰厚,名目繁多,如最高文散官除每月给俸钱120贯钱外,还有绢绫罗锦以及职钱、公用钱、出差费和仆人费用等

元代

俸禄支付纸钞,也叫俸钞

清朝

在京文武官员每年俸银,一品180两白银,二品155两白银,以此减少。京外文官俸银与京官相同,但没有禄米,而武官的俸银减半。雍正帝,七品知县每年只有45两俸银,“不取之百姓,势必饥寒”,因此,推行养廉银制,其数目大大超过各级官员的俸银

——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故宫博物院革命性改造

时间概况
1949文物部宣布故宫博物院新的业务方针是“要利用文物为教育人民之工具,以启发其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并协助国家建设事业为工作之目标”
1950更名为“国立北京故宫博物院”。8月,文物局召开筹备民族博物馆座谈会,称建馆的目的是“加强兄弟民族的团结”,馆址暂设故宫博物院。10月,中央军委借故宫午门、太和殿、景山大高殿等举办“战绩展览会”
1951更名为“故宫博物院”。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成立,借文华殿、传心殿和清史馆办公
1953陶瓷馆开放,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器以及陶瓷工艺参观学习中心。建成开放的绘画馆,作为国家规划的“中国古典美术的宝库”
1954建成国际友谊馆,以展示国际友谊为主题,陈列苏联以及其他民主主义国家送给中国的礼品
1959织绣馆建成开放,以中国织绣工艺发展史为陈列主题。展品中尤其令人关注的是1949年后的新织绣工艺品,还有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的织绣工艺品,以及农村的桃花绣品

——摘编自徐玲《1949-1961年故宫博物院革命性改造的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故宫博物院革命性改造”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余所见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其德量汪然若干项之陵,其气节岳然若万初之壁……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垢……吠影吠声以丑低之,无异于元枯、绍兴之时也。……公之志,在制兼并济贫乏,变通天下之财,由国家酌盈剂虚,以均诸全国之民,使各有所藉以从事于生产。……其青苗、均输、市易诸法,皆本此意也。荆公兴举民政、财政,其条目班班可考,其本意无一不出于利民……易征摇之性质为赋税之性质,以财产之高下列为等第,富者所征较重,贫者所征愈微,其尤贫者,则尽豁免之。有近于国家社会主义,为今世西洋诸立宪之国所犹未能行者也。……三代以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摘编自梁启超《王荆公传》(1908年)

请简要评析梁启超在《王荆公传》中对王安石的评价。
2024-05-2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大运河(宁波段)/三江口
“海外杂国,贾舶交至”

——(南宋)《四明志》

2:萧甬铁路慈溪(今慈城)火车站
1910年,浙江绅商倡募股款,抵制清廷与英国签订的借款合约,清廷迫于压力,由商办浙江省铁路有限公司兴筑萧甬铁路。
1913年,宁波至曹娥段完工。
1937年,萧山至曹娥段铺通。
1938年,为防日军进犯,拆除萧甬线轨道。
1953年,萧甬铁路重建,1959年全线通车。

——摘编自钱起远主编《宁波市交通志》

32023年宁波公交网络示意图
宁波建设“八横八纵”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并以绿道串联起沿线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号召居民绿色出行,缓解核心区域拥堵压力。

——摘自“浙江政务服务网”

根据材料提取关联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交通与社会变迁”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

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简介
埃及阿布米那基督教遗址早期基督教圣城,位于亚历山大城市的南部,城中的建筑包括教堂、洗礼池、古罗马长方形会堂、公共建筑、街道、修道院、民居和工场。
伊朗巴姆城堡“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的必经之地。城堡高约61米,占地20公顷,约建于萨珊王朝之前。
叙利亚帕尔米拉古城遗址古城处于12世纪几种文化的交汇处,所以它的艺术和建筑能够把古希腊罗马的技艺与本地的传统及波斯的影响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当地,许多纪念性建筑得以保存。
印度桑吉佛教古迹印度佛教的教理中心,是现存的最古老的佛教圣地。
中国莫高窟窟内绘、塑佛像及佛典内容,为佛徒修行、观像、礼拜处所。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
韩国八万大藏经藏经处韩国最著名的三大佛寺之一、寺中存放着13世纪问世的世界级文化遗产——高丽大藏经版。
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文艺复兴的摇篮,和美第奇家族的支持有关,还保存有米开朗琪罗、拉菲尔和达·芬奇的杰出作品。
捷克利托米什尔城堡承袭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拱廊式城堡建筑风格。

——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全》等

从表中选取两项或两项以上的世界文化遗产,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其配上解说词。(要求:主题明确,世界文化遗产的选取和解说词须切合主题,史论结合)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生态”包括自然环境(或田地理环境)与人造环境(或曰社会环境)两大部类。地理环境处于文化生态最基础的层次,它给人类的文化创造提体活动舞台与物质能量源泉。人类发展到任何阶段,都须臾不得脱离地理环境给予的思惠,并无可回避地受其制约。社会环境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环境与社会制度环境的总和。具有自觉意志的人类的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实践,与地理环境提供的自然资源相结合,造成社会财富,奠定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并且愈益深刻地给周国环境打上人在知性指导下的实践的印记,从而使生态环境在自然性之外,又加上人类性,构成文化生态。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据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观点,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成理)
2024-05-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湖南境内苗、侗、瑶等民族广泛分布于各府县。随着江南不断开发,汉族不断扩张,少数民族逐渐被挤压至边远山区。由于缺少足够的生存资源,加上对汉族的仇视,少数民族不时下山劫掠,单靠军队防苗很不现实的,苗患府县必须学会自卫。因而尚武之风生焉,强悍、好勇健斗逐渐成为居民社会心理的组成部分。

清代湖南原本每一宗族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随着外来移民的不断迁入,加上已有居民的不断繁衍,人口越来越密集,这些分布区域不断发生重叠,于是争夺资源,保护既得利益对每一宗族的生存有特殊的意义。当时宗族之间争夺土地等生存资源的主要方式是以坟地或其他宗族公地为借口,而这种方式必须动员起全宗族的力量共同参与,否则就是师出无名,名不正而言不顺。清代宗族矛盾不时引发械斗等流血事件,为了在争夺中获胜,宗族内部必须团结一致,同时还要有自己的战斗力量,方能有自存的机会。因此,宗族间资源争夺培养了湖南土客居民的危机意识,有助于好勇健斗之民风的形成。

湖南地处亚热带,气候湿热,沿河、湖一带土壤肥沃,被誉为“鱼稻之乡”,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称。经历明末清初战乱,湖南人口锐减,存在大量的无主荒地,人民生活尚称富足。摊丁入亩之后,湖南人口急剧增加,到道光年间,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迅速尖锐化,各种社会矛盾随之而生。为了获取生活资源,农民不得不向山求地,与水争地。故拥有土地者为卫土而敢斗,未得者为求地而多争。

这种强悍之风,正是组织强大军队所需要的,只要有恰当的时机,就可以在安邦定国大业中和强大的威力。如果没有这个强悍、好勇健斗的民风,无湘不成军的奇迹是创造不出的。咸同间中国社会的动荡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当时政府军无能已极,地方不得不依靠自我防卫才能免于战火。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湖南知识分子对此加以引导,实现了知识分子与下层人民的结合,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实现了湖南的崛起。

                                                                             ——摘编自毛继华《人口与近代湖南崛起》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口与近代湖南崛起”自拟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8 . 【中国近代民主】

材料   近代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他们所理解的“民主”呈现出多样性。概括而言,主要表现为如下:“民主”即为“民本”;     “民主”即为“君主”;“民主”即为“民权”;“民主”即为“自主”;“民主”即为“民治”; “民主”即为“平民政治”;“民主”即为“共和”;民主既为“社会民主”。由此而言,问题的关键不是强求大众清一色的认知“民主”,而是理解每个人使用“民主”的方式。

——摘编自颜德如《近代中国人对"民主"的七种理解》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政治学说不断输入中国。对于其中的核心政治概念“民主”,近代中国人表现出“理解”的多样性。请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合适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5-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概况
西汉蜀郡的商人们以本地特产与大渡河外的牦(旄)牛夷邛、莋等部交换牦牛、莋马等物。茶作为蜀之特产应也在交换物之中,这一时期进行商贸交换的道路古称“牦(旄)牛道”,它可算是最早的“茶马古道”。
唐朝随着各地对茶叶的需求日盛,为加强管理,唐朝政府制定了相应的贸易政策,如茶马互市、加收茶税、榷茶制度等,此种情形之下,作为交通运输工具的马帮将视线转向了茶马贸易,茶马古道初见形态。
宋朝内地茶叶经济繁荣发展,西部地区需求较大,西部盛产良驹适应国家需求,中央政府在促进经济和军事发展的基础上,对茶马贸易的重视度愈甚,正式建立起了茶马互市制度。
元朝中央政府改变了对茶马古道的运营、管理方式,开始设立马政制度、拓展茶马古道,并在沿线设立驿站。
明朝茶马互市兴盛,贸易形式更加多样,如政府贸易、朝贡贸易等。尽管中央政府实行“茶引”、“引岸”等制度禁止私人开展茶马交易,但汉藏民族间的贸易往来依旧频繁。
清朝茶马古道,交易产品种类不断丰富,除过去的主要贸易产品茶叶与马匹外,还涵盖内地生产的丝绸、布料等生活用品,西部地区出产的虫草、藏红花等珍贵药材。

——摘编自杨洋,马进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茶马古道的价值探析》等

结合材料,以“茶马古道”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0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高二市区一类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移民与文化》目录

前言
1章移民的文化特定种族文化对群体经济和社会命运的影响
2章德国裔从古老的德意志民族到年轻的德国
3章日本裔漫长的崛起
4章意大利裔超越罗马帝国
5章海外华人世界上最大的少数中间人群体
6章犹太移民社群无法安歇的影子和大屠杀唤醒的身份认同
7章印度裔印度的印度人vs海外的印度人
8章历史和文化解决当代自大的解药

——摘编自【美】托马斯·索威尔《移民与文化》

根据目录,请补充一个章节,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要求:所补充的章节与材料保持一致,逻辑严谨,史论结合,不得重复材料中原有的章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