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作为新的赋役制度,“摊丁入亩”带来的最为重要的社会影响是(  )
A.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B.促进了人口快速增长
C.提高了土地利用率D.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
2 . 汉武帝实施严密的编户制度,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载入户籍。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经济的发展B.增加国家税收
C.打击土地兼并D.消除割据基础
3 . 取消租佣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这一赋税制度指的是实行
A.两税法B.租佣调制C.租调制D.纳庸代役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4 . 与租庸调制相比较,唐朝后期实行的两税法的最大特点是
A.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B.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D.加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20-10-14更新 | 978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同步练习-【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陆贽评论某制度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以之为理,则法不烦而教化行;以之成赋,则下不困而上用足。”这一制度
A.由北魏孝文帝首创B.与均田制相始终
C.特点是土地为标准D.解决了贫困问题
2020-09-18更新 | 1189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练习-【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8 . 中国古代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叫“匠户”。唐代工匠要在官营手工业作坊 内定期服役,宋代时匠户被宫府强制役使,元代时工匠被编入专门的“匠籍”,明代 时匠户要到官府轮班服役,清朝顺治年间废除“匠籍”。元代时编入“匠籍”的工匠
A.可以改变户籍并且能够自由流动B.在轮班服役之外可以自由经营
C.只能在长安的“东西织室”做工D.必须世代相袭且不得脱籍改业
9 . 如图是湖南出土的古洞庭郡里耶秦简户籍簿。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人名。下列对该秦简解读较合理的是

①秦朝赋役管理比较严格   ②秦朝地方基层机构是“里”
③侧面反映秦朝文字统一   ④男户主需缴税,女子不用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③
10 . 这一制度“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规定“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该制度是
A.均田制B.租调制C.两税法D.摊丁入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