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2 . 中国古代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叫“匠户”。唐代工匠要在官营手工业作坊 内定期服役,宋代时匠户被宫府强制役使,元代时工匠被编入专门的“匠籍”,明代 时匠户要到官府轮班服役,清朝顺治年间废除“匠籍”。元代时编入“匠籍”的工匠
A.可以改变户籍并且能够自由流动B.在轮班服役之外可以自由经营
C.只能在长安的“东西织室”做工D.必须世代相袭且不得脱籍改业
3 . 如图是湖南出土的古洞庭郡里耶秦简户籍簿。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人名。下列对该秦简解读较合理的是

①秦朝赋役管理比较严格   ②秦朝地方基层机构是“里”
③侧面反映秦朝文字统一   ④男户主需缴税,女子不用
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③④D.①③
4 . 这一制度“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规定“夏税限六月纳毕,秋税十一月纳毕”。该制度是
A.均田制B.租调制C.两税法D.摊丁入亩
5 . 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国家对农民的控制逐渐放松,下列哪个税法的实施使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
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税法D.相地而崔征
2020-02-11更新 | 249次组卷 | 18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编户齐民”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社会中,被国家统一编入户籍进行管理,并按照规定同样担负赋役的居民。这一制度的实施
A.增强了国家治理能力B.加重了普通民众的负担
C.旨在掌握人口真实情况D.增强了封建国家的财力
7 . 西汉初年的《户律》规定,居民进行田宅买卖或者根据遗嘱分割田产,都要依法定籍(登记变更情况),并鼓励分割后独立建立户籍,如相关官吏故意为难拖延定籍,则给予处罚。这些规定意在
A.加强官吏的管理B.抵制土地自由买卖
C.禁止农民的迁徙D.保证政府财政收入
8 .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丁”系制度性词汇,具有社会和自然的双重属性。下表直接反映出清代“人丁”一词在《清实录》中出现次数的统计
年代出现次数次/年
康熙朝1201.97
雍正朝463.54
乾隆朝641.07
嘉庆朝100.40
A.赋役制度的改革
B.人身关系的变化
C.土地制度的变革
D.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9-07-25更新 | 296次组卷 | 20卷引用: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基础过关练)
9 . 北魏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这里的“调”指的是:
A.田租B.户税C.丁税D.徭役
10 .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统治者“不抑兼并”
2018-09-27更新 | 206次组卷 | 43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