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唐初有诏令,男20、女15就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已进考第”。这些措施有利于
A.扩大官僚队伍B.增加赋税收入
C.考核官员政绩D.缓和人地矛盾
2 . 宋代前期,民户为逃避职役重难,采取私人雇人代应州县役之法,朝廷对此屡禁不止。至南宋时期,朝廷亦无法禁绝民户私下雇人代应保甲乡役,私雇代役开始合法化。这一现象反映出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B.中央集权呈弱化的趋势
C.社会发展影响国家政策D.农业领域雇佣关系普遍
3 . 所谓土断,就是把世族和豪门荫庇和挟藏下的依附民户编入郡县户籍。东晋南朝,实行过几次土断,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桓温主政下的庚戌土断(公元364年)据此可知,土断制度
A.遏制了门阀政治的形成B.增加了政府的赋税和兵源
C.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D.消除了国家与世族的矛盾
4 . 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了
A.中央的控制力逐渐减弱B.农民徭役负担逐渐加重
C.农民人身控制逐渐放松D.土地兼并之风逐渐杜绝
2021-05-22更新 | 892次组卷 | 38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唐太宗时期将婚姻年龄定为“男20岁,女15岁”。唐玄宗时期,把结婚年龄又降低到“男15岁,女13岁”。唐代降低法定婚龄主要是因为(       )
A.刺激经济发展和赋役的需求B.适应社会愿意多生育的需求
C.社会上传宗接代思想的影响D.经济发展可以满足人口增多
6 . 雍正时期开始实行摊丁入亩,乾隆继位后在《大清律例》中增加一款新的“条例”,各省官员不得再重新丈量农民土地,也不得强令农民向官府汇报自己开垦的荒地。该条例
A.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B.标志着古代法律体系完善
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不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7 . 明代嘉靖年间推行“一条鞭法”,即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清代雍正年间又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这些改革
A.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B.利于新的生产关系产生
C.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D.使人员的社会流动减弱
2021-04-20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唐代某一时期均田制下农民家庭经济运转情况表。据此可以推断出,唐代这一时期
分类粟(石)绢吊(匹)钱(文)
收入544800
支出39.13.5570
剩余14.90.5230
剩余率27.6%12.5%28.6%

A.农民家庭经济的平均剩余率在10%左右B.均田制下农村地区土地兼并严重
C.政府和农民关系总体处于良性互动状态D.两税法的实施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9 . 黄宗羲认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有三大问题: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农民种粮食却要转卖为货币交税,并受商人盘剥;历代税赋改革,都不断加重农民负担。据此推断,黄宗羲主张
A.政府实行合理的赋税制度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以均田制代替土地私有制D.禁止商品流通以稳定社会
10 . 西汉文景时期,朝廷以田地产量的三十分之一向自耕农征收赋税,然而佃农向地主缴纳的地租往往超过田地产量的二分之一。这一状况导致当时
A.中央政府财政入不敷出B.重农抑商政策的颁行
C.朝廷严惩豪强兼并行为D.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2021-04-01更新 | 727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