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唐代中后期,形成“‘天下百姓输赋税于府’,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其中每一部分都必须按时运送至规定的地区。如,对于其中要上供到长安和洛阳国库的,规定“本州收获讫发遣,十一月起输,正月三十日内纳毕”。这说明当时(     
①赋税分配原则明确   ②中央财政收入拮据
③限制赋税上交时间   ④租庸调制依然流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模拟卷(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五口之家农户税赋负担简表

财产税人头税
土地
(亩)
产量
(石)
税率粮价
(钱/石)
土地税
(钱)
刍稿
(钱)
更赋
(钱)
算赋
(钱)
口赋
(钱)
701501/3080400小于503450最多60至少240

——摘编自张敬群《中国税制演进规律初探——三条脉络、四个节点、五个阶段》

材料二   东汉田租以产量为标准,实行三十税一之制。至建安五年,“曹操始制新科”,“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曹魏“制新科”后,河东号称“百姓劝农,家家丰实”,冀州号称“户口最多,田多垦辟”。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魏的租调制对汉代赋税所做的调整。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曹魏的租调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官府市籴作为一种政府经济行为在我国古代很早就已出现,市籴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措施,既是敛财的手段,又是平抑丰乏不均的法宝,在社会生活中作用颇大;市籴作为一种物质交换方式,涉及到官府和百姓两方,官府既可从中得利,百姓亦乐于接受,故成为许多治国者的普遍主张。在李悝看来,要避免因谷物价格的波动而伤民伤农的社会问题,就必须实行平籴,即视年景的丰歉状况而适当收购或抛售粮食,如此不仅可以稳定物价,使民无伤而农益劝,而且可以取有余以补不足

汉文景时期,籴粮多以入粟拜爵、入粟除罪的方式进行。到汉武帝时情况较前大为不同。有了充足的财政支持,官府籴粮得以顺利推行。昭宣时期,设立了谷贱时增其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价而粜的常平仓,它以调剂丰歉、维持常平为目的,以官府籴粜为基本运作方式而行于世,既是古代轻重平准思想发展的产物,又是汉以前官府籴粮长期延续的结果。常平仓自汉代创设之后,历代沿之。汉代的官府籴粮用途广泛,除供给军需和维持常平外,其他方面的粮食需求也常由此来满足。

——摘编自耿虎《春秋战国至唐官府籴粮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官府市籴的特点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代不同时期的籴粮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代推行一条鞭法,把赋税与徭役合并,并以货币即银两形式折纳,统一征收。“一条鞭法”实行折银征收,反映出当时(       
A.银两成为基本支付手段B.官场腐败行为被禁绝
C.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展D.人头税退出历史舞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条鞭法施行后,明神宗始设矿监税使,征收矿税和其他杂税,但在皇帝的直接授命下,其税收“袛充皇上私藏,而未曾镏铢佐国”,由此可知,该官职的设置(     
A.延续和发展了重农抑商政策B.具有近代资本主义色彩
C.冲击了国家财政的常规收入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税制度。它规定:“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纯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但自高宗、武周以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均田制到玄宗朝已全面废坏,广大均田民户的土地被吞并,丧失了基本的生产资料,纷纷逃亡或者成为贵族、官僚、地主的隐户,在籍丁口大幅减少,租庸调征收日益困难。

——摘编自刘玉峰《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唐代赋税制度的主要变化》

材料二   自代宗时,始以亩定税,而敛以夏秋。至德宗相杨炎,遂作两税法,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过十一月。置两税使以总之,量出制入。户无主、客,以居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敢有加敛,以枉法论……岁敛钱九百五十余万缗,米千六百余万斛,以供京师。

——摘编自《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三   一条鞭法将原有的徭役,如里甲正役、均徭和杂泛差役合并,摊派于田亩,编征时考虑民户的土地财产及劳动力状况,并入田赋的夏、秋两税一并征收。除少数地方仍收实物供皇室、官僚食用外,其余各地都将税赋折算成银两来缴纳,差役中的力差也全改为缴纳代役银。为了避免中间人对税银的侵占,朝廷废除了原来通过粮长、里长征银的办法,所有税银一律由官府统一征收、解运,提高了税收效率。

——摘编自丁晓燕《一条鞭法对当前税制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唐朝赋税制度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一条鞭法与唐朝两税法相比有何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历史作用。
7 . 两宋时期土地用养矛盾加剧,开始盛行长期租佃制,避免短期契约的分租制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南宋时期在国有土地上实行永佃制,农民拥有永佃权,同时可以在土地市场上转让。这表明两宋时期(     
A.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加强B.土地经营方式适时革新
C.政府健全土地市场管理D.小农经济受到严重挫折
8 . 宋人汪藻对两税法评论道:“古者以暴赋横敛为非,尚有赋敛之名也,今则直夺而已耳。古者以收大半之赋为非,尚有其半也,今则直尽而已耳。”这说明唐宋(     
A.地主与农民矛盾尖锐B.农民积极性被削弱
C.民众的赋税负担沉重D.社会秩序非常混乱
9 . 秦及汉初官府规定了禾穗、原粮与成品粮之间的折合比例,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谷物形态与种类,创制出“四大一小”谷物计量体系。其中,“四大”为专用大量,包括禾量、粟量、稻量、麦量;“一小”为标准量器或通用量器,即米量。该谷物计量体系的确立(       )
A.减轻了民众的赋税负担B.加剧了田租征收复杂程度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反映了粮食管理能力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反映出(     
北魏至唐丁中、赋役年龄表

年代

成丁年龄

赋役初始年龄

北魏太和

15

15

隋开皇

18

18

唐武德

21

20

天宝

23

——

A.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B.政府财政危机的加剧
C.赋税征收标准的变化
D.土地所有权发生变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