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2024-01-31更新 | 151次组卷 | 19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表明中国古代赋税的演变趋势是(     

时期

赋税制度

内容

北魏

租调徭役

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乘二十石

隋至唐中期

租庸调制

凡丁岁役二句,无事则收其庸

唐中后期

两税法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A.人身束缚逐渐减弱B.农民负担不断减轻
C.土地兼并愈发严重D.政府赋税剥削沉重
2023-11-21更新 | 578次组卷 | 29卷引用:辽宁省北镇市第二高级中学、北镇市第三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徭役在中国古代变化比较大,秦汉时期强制性服役,隋唐可以纳庸代役,明朝一条鞭法后折银代役。这一趋势反映了(   

A.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B.白银流通量出现大幅增长
C.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D.国家对农民控制逐渐松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所谓“编户齐民” ,以户为单位来管理人民,是谓“编户”。同时废除过去封建体制下地方上原有的贵族、长老、族长等地方领袖,所有人统统是国君的臣民,是谓“齐民”,总称“编户齐民”。这一制度(            
A.固化了“士农工商”的身份差异B.是土地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C.有利于政府掌控人口征发赋役D.是中国古代郡县制确立的标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表中诗句反应出两税法(     
白居易“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
柳宗元“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杜荀鹤“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A.简化税目,统一税制B.将役折钱,赋役合并
C.制度缺陷,现实困境D.取消户税,夏秋两征
6 . 从春秋战国至唐代前期,赋税的征发主要是依照人丁和家户进行的。唐朝中期以后,实行以地税、户税为基础,以资产多寡为课税标准的税制。明朝“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清朝将丁银摊入田赋征收,赋税和户口之间的关系被土地所取代。这说明(       
A.国家财政困难得到有效缓解B.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C.户籍服务赋税的功能被削弱D.封建人身束缚逐渐加强
7 . “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粜粟与麦,贱贸丝与绵……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该诗反映了(     
A.租调制下商品经济的发展B.两税法实施后存在的弊端
C.租庯调制推动政令的实行D.贞观之治隐含不稳定因素
8 . 两税法推行后,有人评论:“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该评论主要想表达(     
A.分夏秋两次征税从而简化了税收名目B.扩大收税对象以增加财政收入
C.收税标准以人丁为主有利于农民人身自由D.制度缺陷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022-08-27更新 | 1764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明万历年间,推行一条鞭法,财政收支、丁粮征收及官府征发徭役均以银计算,计亩征银。此举在客观上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阻碍了租佃制度的发展
C.将加快土地兼并的进程D.一定导致银贵钱贱现象
10 . 唐初有诏令,男20、女15就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已进考第”。这些措施有利于
A.扩大官僚队伍B.增加赋税收入
C.考核官员政绩D.缓和人地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