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2024-01-31更新 | 151次组卷 | 19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满族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两税法推行后,有人评论:“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该评论主要想表达(     
A.分夏秋两次征税从而简化了税收名目B.扩大收税对象以增加财政收入
C.收税标准以人丁为主有利于农民人身自由D.制度缺陷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022-08-27更新 | 1764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黑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由于生产力水平和土地制度的差异,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古代专制国家财政收入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分为以“人丁为本”和以“地产为本”两个阶段。下列各项税收制度中,属于以“人丁为本”阶段的是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摊丁入亩
2021-01-29更新 | 464次组卷 | 17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唐朝规定受田的农民要向国家缴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调”;为国家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徭役,每天输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庸”。这一规定
A.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B.客观上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
C.说明国家的赋役极其沉重D.表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2020-09-24更新 | 1061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武帝时期,政府颁布了算缗令,即对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每2 000钱纳税一算(120钱),同时实行告缗令,即鼓励告发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告发者可得到没收财产的一半作为奖赏。政府的这项举措
A.引发了统治危机B.导致吏治严重腐败
C.加强了中央集权D.导致国家财政收入锐减
2020-09-05更新 | 530次组卷 | 27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