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天花病毒喜热厌寒,而满洲统治者向居塞外,气候寒冷,故未入关前,满洲人极少患天花。17世纪末天花肆虐,满洲人入关后,“满人不出疹,自入长安,多出疹而殆”,为此,清政府采取了“避痘”“祈神”“种寂”“惊疗”“吸疗”“闷疗”等举措。以下情形不太可能出现的是(     
A.民间出痘者,驱逐域外四十里B.治痘医生及有关医书大量出现
C.设置了处理天花的人员与机构D.广泛建立西医医院和西医院校
2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积极抗疫同时,习近平主席先后同俄罗斯等外国领导人通电话,分享防疫、抗疫的中国经验,派出一批批专家医疗队前往世界各国。其中塞尔维亚总统寒风中迎接中国新冠疫苗的视频爆红网络,这说明新时期的中国
A.积极构建人类共同体B.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
C.与各国建交的新高潮的到来D.疫情防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11年4月,由中国政府发起的“万国鼠疫研究会”在沈阳召开。会议聚集了当时世界著名的传染病专家,这既是国际上第一次以鼠疫防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也是中国首次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据此可知,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     
A.使中国东北鼠疫得到根除B.推动了西医在中国的普及
C.有利于改善中国国际形象D.宣示了中国对东北的主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传统时代,政府几乎不承担公共卫生的职能。1910年,满洲里肺鼠疫爆发,清政府指派从英国留学归来的伍连德博士赴东北防疫。伍连德通过调动军队、停运火车、严格防疫等一系列手段,迅速扑灭疫情。从公共卫生的角度考虑,1910年的东北防疫本质上反映了
A.清政府非常关注传染病的防疫B.中国政府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C.近代的防疫制度得以正式建立D.清政府最为重视东北的防疫
2021-07-07更新 | 523次组卷 | 22卷引用: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02年,清政府用巨款收回由八国联军把持的检疫机构,改设天津卫生局,“专司防疫清洁事宜”,下设“时症医院”、“妇婴医院”、“育黎堂”和“官厕”等4个部门,推行清洁道路、施治病症、防疫检疫等事项。后因周边“迭生疫症”,又在大沽、北塘、营口、唐山、秦皇岛当地添置防疫院,派员检疫。这些做法
A.表明清末新政注重民生关怀B.实现了中国卫生事业的近代化
C.改变了国人的健康卫生观念D.体现了清廷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1918年的大流感中,人们开始意识到,无论贫富还是体质强弱,没有人可以对大流感免疫,归根结底,流病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这一认识
A.有利于全民保健体系的建立B.刺激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C.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D.促进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调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1817年,邱熺编著的《引痘略》(下图)是中国第一部记述牛痘并介绍接种牛痘疫苗技术的专著。他借用传统医学理论引进西洋医疗技术大获成功,由此开启了中西医学文化交融的源头。邱熺获得成功的有利客观因素是

A.邱熺的开拓进取精神B.西学东渐的影响
C.政府开明的对外政策D.洋务运动的推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城市化固然是宋代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的象征,然其负面影响也不容被忽视……城市经济活跃,市区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在宋代城市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市土地、水源等资源相对短缺,各种垃圾、污秽也随之增加,城市的水源、土壤乃至空气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受污染。城乡差别的加大引发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徙,难以果腹的灾民可能遗尸街头,城市内部贫富分化也很严重,孤贫之家无力殡葬,更使得城市沦为疾疫暴发的中心。

疾疫的严重威胁使得宋代城市管理者们面临着重大考验,促使他们审慎探究致疫成因,妥善拟定处置方案,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应对城市防疫问题,防疫观念为之一变,城市防疫制度随之发展。宋代统治者通过采取整治城市周边环境、积极推广医疗防疫、主动隔离疾疫病患,以及埋瘗尸骸等措施,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防疫制度。这些制度在特定历史场合无疑发挥着积极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宋代以迄明清城市防疫制度的核心部分。

——摘编自余小满《宋代城市的防疫制度》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早期城市疾疫暴发难以控制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后期城市防疫措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20年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也与100多个国家,10多个地区和国际组织分享疫情防控等多份技术文件……中国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国际合作;另受部分国家的邀请,中国派出医疗队对外进行援助。在这场全球战“疫”中,有一种风范叫“中国担当”,有一种温暖叫“中国援助”。这体现了(     
A.中国的治国理念被世界效仿B.中国成为发达国家代表
C.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D.全国协作抗疫上的制度优势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各级政府在防疫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两汉疫病多发时期,政府都采取了如发放药物、强制隔离病人、减免田租和赋税等积极的抗疫救灾举措。唐代政府通过多种手段防控疾病。如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赈灾送药等。宋代更是将皇帝、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医学家、宗教人士和社会民众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疫病”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积极应对。明清时期,国家政策转向消极,经常性药政机构演变成在灾难时才开启的公共卫生机构,而民间社会力量则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张剑光《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等

材料二   随着西方防疫观念和相关实践的不断传入,20世纪以后,清洁、检疫、隔离、消毒等应对疫病的举措已渐成为中国社会“先进”而主流的防疫观念。1911年,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各级防疫组织。1916年3月北洋政府颁布了《传染病预防条例》。20世纪三四十年代,历经多次大瘟疫的近代中国终于建立起了相对健全的瘟疫防治机制,它包括了卫生观念、疾病预防、治疗和善后等环节,涉及疾病预防、治疗的相关领域。

——摘编自杨银权《中国近代防疫体制建立探析》

材料三   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县(旗、区)建立卫生防疫站,开展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卫生监测、卫生宣教和科研培训等工作。此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原防疫大队、专业防治队等基础上,自上而下地建立起省、地(市)县各级卫生防疫站和专业防治所、站,并建立了防疫专业队伍。各级卫生防疫站为国家的卫生防疫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摘编自连漪《从“防疫站”到“疾控中心”》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政府防疫的措施,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瘟疫防治机制形成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防疫举措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