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疫病防治关系民生福祉,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1408~1643年间,中国爆发全国性大疫19次之多,局部性疫情不计其数,致使“万户萧疏鬼唱歌”“饥民抢掠四起”。文献记载每当瘟疫发生时,皇帝往往派人去祈祷,采取施咒的办法安慰百姓。明宪宗曾下诏在京城崇文、宣武等六门城外,各置漏泽园一所,收殓遗尸。1587年明神宗谕旨礼部:“尔部便行太医院精选医官人等,多发药材,分头诊视施给”;还强调“此后各省直有与重大灾疫,须令各府州县即许便宜动支社仓积谷,及本部事例义输等银、病者或给衣食”。对此时人评论:“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至于对防疫较为有效的隔离、禁止人员流动等措施,朝廷并没有推行,文献也没有记载。

——摘编自甘海根《明代北京的瘟疫与政府应对》

材料二   英国首都伦敦由于人口集中、卫生环境差而成为鼠疫频繁光顾的城市之一,1517世纪频繁发生严重鼠疫。针对疫情,1518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为确保隔离措施的落实,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被认为是社会保障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在1604年索尔兹伯里瘟疫期间,整个镇1/5的人口被纳入到国家救助中,因此群众愿意配合隔离。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郡治安法官作为总负责人,教区牧师和执事作为配合机构每周要报告相关情况。

——摘编自陈凯鹏《十六、十七世纪中英两国防疫对策比较》

材料三   191012月,鼠疫在东北大流行,哈尔滨一带尤为严重。清政府派医学博士伍连德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为弄清楚病因,伍连德通过病理解剖染病死尸,发现了罪魁祸首——肺鼠疫,这是一种新型鼠疫,在人和人之间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感染了鼠疫的病人或者尸体;伍连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士兵挨家挨户搜查,发现病人,就立刻送到防疫医院,还要用生硫黄和石炭酸给病人待过的房屋消毒,他克服重重阻力对尸体进行焚烧、掩埋;抽调士兵进行交通管制,还设计了一种成本极低、易推广使用的简易双层纱布囊口罩——在两层纱布中间放置一块吸水药棉(后人称作“伍氏口罩”)。……他仅用了67天,就控制住了东北鼠疫,这是中国第一次以科学手段有效遏制疫情的成功案例,也是人类历史上依靠科学手段成功控制传染病的典范。

——摘自《东北鼠疫》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代防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政府与明政府防疫措施的不同点,并分析不同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伍连德对控制东北鼠疫做出的贡献,综上,谈谈你对政府防疫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灾害及其救治是古今中外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很频繁,有关记载也很丰富,以官方为主,内容主要包括灾害记述和对灾害的防治,也掺杂着德治、伦理、天谴等认识,一般“叙而不论”。

20世纪20年代,华北特大旱灾和海原大地震后,诞生了一批关于中国灾害史的研究成果,标志着学术意义。上的灾害史研究的萌发。1931年江淮流域特大洪灾后,更多学者加入研究,1937年成书的邓拓《中国救荒史》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是灾害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影响力至今不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灾害史研究主要由自然科学工作者主导,海外历史学者的成果也很少传入大陆。改革开放以来,整理了大量历史学、社会学方面的资料,弥补了之前自然科学视角的不足,也为灾害救治工作提供了学术支持。2004年,成立灾害史学界的独立学术组织——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专业委员会。灾害史研究还结合数字化技术,建设综合性的灾害信息数据库,并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发挥灾害史研究的现实关怀和经世致用作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做出贡献。

——摘编自朱浒《中国灾害史研究的历程、取向及走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灾害史研究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灾害史研究的发展及意义。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出完善灾害史研究的建议。
2020-05-0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吉林省长春市2020届高三质量监测(三)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