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41-1942年,陕甘宁边区疫病大范围流行。边区政府派出医疗防疫队帮助地方政府建立防疫委员会、给民众注射防疫针、印发《防疫手册》开展宣传教育,这些措施对防止疫病扩散起到积极作用。材料旨在强调
A.国民政府积极开展疫病防治工作B.边区建立了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
C.防治疫病离不开科学观念的普及D.政府治理能力关乎疫病防治效果
2021-09-15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0届高三三诊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新冠病毒对于社会破坏的效应则无视边……没有一个国家,即使是美国,能够通过单纯的国家努力战胜这种病毒。”基辛格意在说明
A.新冠病毒是人类史上破坏最大的病毒
B.新冠疫情使各国边界变得模糊不清
C.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应对新冠疫情危机
D.新冠疫情已将现有的规则破坏殆尽
2021-08-1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1届高三高考前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世纪中后期,为遏制天花蔓延,英国政府强制国民接种天花疫苗,有效降低了天花的危害,但不少议员与民众强烈反对“以健康福利为由干涉自由”。20世纪初,在天花威胁逐渐减小的背景下,英国政府实施“真诚反对”者免除接种义务的政策,取消了强制接种制度。这一过程反映出英国
A.疫病防治成效有限B.自由主义影响具有复杂性
C.政府权力极度膨胀D.福利政策遭到大规模抵制
2021-04-01更新 | 627次组卷 | 24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东升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1919年爆发的大流感是一场世界性的灾难。这次流感1918年春从美国开始爆发,随即通过赴欧洲参战的美国士兵传播到法国,进而蔓延到整个欧洲,扩散到全世界。为防止造成恐慌影响战事,美国政府隐瞒疫情,直到8月才承认流感,导致民众对流感形势误判。军队与普通民众之间医疗资源不平衡,政府不得不建立临时医院,征调民间护士、医生、医学专业的学生进入医院。政府虽然采取了关闭学校、保持街道卫生、提倡良好的卫生习惯、戴口罩、检疫隔离等干预措施,然而群众组织的“为自由而战”大游行导致流感大爆发。大量尸体无法得到及时的处理,不仅促进了病菌的滋生与传播,也成为人们心中的阴影之一。

——摘编自邵逸舒《1918年大流感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影响》

材料二   1910年东北爆发鼠疫,三个月内就有4万人感染鼠疫而死。清政府任命伍连德为东北防疫总医官,全权负责东北的防疫工作。伍连德亲自解剖疫尸确定疫病根源,组织力量从源头灭杀病毒。他在政府的配合下征用学校等建立临时医院,将患者和疑似病人与外界进行隔离,对于不肯照章办理者进行惩罚。对于带菌疫尸,进行火葬以消灭传染源。为了阻止病源向内地扩散,伍连德果断切断入关通道,在火车站设立防疫检查点进行检测。他亲自向民众传授疫病常识,设计“伍氏口罩”。仅用时4个月,东北鼠疫被消灭。1926年霍乱横行亚洲时,东北在伍连德的领导下幸免于难。

——摘编自周春雷《伍连德对东北鼠疫的控制践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8年大流感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比较中美疫情防控措施的异同。
2020-08-2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0届高三三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的英国新兴工业化城市的出现,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转移,但是19世纪初期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仅为40岁,诸如伤寒、天花、结核和白喉等传染病,每年要夺走将近2000的生命。英国1831年的霍乱,疫病共肆虐了437个城市。继而英国开始了公共卫生立法和改革活动。

一位瑞典病理学家说:“人要的历史即是疾病的历史。”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一次又一次的瘟疫流行,让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同时人类也取得了进步,瘟疫和科学此消技长,永远在彼此竞赛和征服。即使欧洲历史上最可怕的一次蕴疫——“黑无病” ——也在相当大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成为人类社会摆脱中世纪的黑暗、走向现代的契机。

——整理编辑自百度百科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或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0-07-03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八)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代中国疾病疫情概况

时间流行病疫灾概况病疫区域主要举措

隋、唐、五代
隋末唐初频繁,疫灾频率12.4%;盛唐最低;安史之乱后135年间发生9次,后期的7次相当严重。唐末至五代,疫灾频繁。
隋朝北方病疫多于南方;唐朝与五代南北基本平衡。北方疾灾主要发生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南方疫灾主要发生在江淮之间和长江三角洲。政府主编并颁发《诸病源候论》普及医学知识,设立传染病医院等防控: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贩灾送药:加强公共卫生系统建设、法重饮食及饮水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等。

两宋
瘟疫共45次。宋建立后103年内共10次。
宋末64年间共发生5次瘟疫,严重瘟疫出现3次。春夏发病有31次
南方比北方多,东部比西部多,其中涉及浙江省的瘟疫最多,都城比其他地区多中央设太医局,地方设惠民药局,北宋设立官药局,还设校正医书局,专事校勘、整理医学文献。政府将“疫灾”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

明朝
276年共发生疫灾330次,前期疫灾次数少,中期和后期次数多。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南方较多、北方较少惠民药局予以继承;明中期以后,经常性药政机构演变成在灾难时才开启的公共卫生机构。公立和私营的医院开始普及,州、府、县几级行政区都有医院。
清朝269年共发生大、小瘟疫149次。前清197年中有84年发生了疫病。1840年以后,疫病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明显上升
呈现由东部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的规律。浙江、江西、福建、山东等省的疫病发生频繁,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疫病的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江南地区大多数惠民药局中,仅少数仍在瘟疫之年作为临时施药之所偶尔发挥作用。私营医院更为普遍,民间医生刊刻医方散送民众,利用自身力量影响官府进行救治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邦贤《中国医学史》、张剑光《三千年疫情》等医学著作


从材料中提取至少两条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伦敦人口增长了4倍多,从1550年的7.5万增长到1650年的40万,伦敦一举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之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16、17世纪前后一百五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伦敦先后爆发了十多次大的瘟疫,对当时的社会危害极大,不仅造成人口大量的丧失,并且造成了经济萧条、社会不安。

——摘编自塞常磊《16—17世纪伦敦的瘟疫与社会》

材料二   伦敦发生鼠疫后,基督教会束手无策,民众对救会的权威性与神圣性产生怀疑,进一步动摇了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在医学界的要求和建议下,政府以非宗教手段加以防控一实施隔离、清扫街道、禁止集会、严禁人员和牲畜流动等,传统宗教疗法几乎被完全抛……因加强对防疫工作的组织管理,既是稳定统治秩序的根本需要,同时又是压制地方势力,拓展王权权威的现实要求。1578年后,王室政府高度重视防疫工作,专门在牛津大学建立国家公共卫生指导中心,为国家防疫减灾提供医学咨询。伊丽莎白女王时期,政府先后出台《政令大全》等法令政策,进一步加强隔离和对贫民救助力度。在借鉴吸收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英国初步形成了符合本国特色的防疫制度和体系,这显然加快了鼠疫在英国的消退。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可能造成1617世纪伦敦瘟疫频发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应对瘟疫措施的特点及其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