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面对新冠疫情,西方国家“躺平式”抗疫,已导致百万人死亡;中国政府积极应对病毒侵袭,免费接种疫苗,免费全民筛查。这本质上反映了我国(     
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B.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C.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D.医疗救治水平领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把开展全地区卫生运动列为施政纲领。1941年陕甘宁边区成立了防疫委员会,开展以灭蝇、灭鼠,防止鼠疫、霍乱为中心的军民卫生运动。建国后,中央通过传媒界和教育界、文艺界进行防疫宣传,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材料体现了(       
A.民众对国家政权的认同B.中共重视疫情坚持群防群治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健全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自身需求巨大、疫苗供应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向国际社会供应了4.8亿余剂疫苗,是世界上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中国疫苗的足迹遍布全球五大洲,截至目前,中国已向近100个国家提供疫苗。这说明中国
A.为全球抗疫做出了巨大贡献B.领导了世界的合作抗疫运动
C.对发展中国家给与大力支持D.中国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虽然尚处于初期探索应用阶段,但它们在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A.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趋势B.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C.科技水平决定了国家主权安全D.科技推动医疗机构职能的转变
2022-03-06更新 | 228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城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评论道:“新冠疫情将永久改变世界秩序。”在新冠疫情仍然肆虐,而美国政府奉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阻挠国际合作的背景下,国际规则规范被削弱,全球治理遭遇严重挑战,国际体系呼唤新的领导者,推动经济以及医疗卫生合作,维护全球化进程,打造新的国际格局。这表明
A.国际社会急需构建政治经济新秩序
B.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格局形成
C.反对霸权主义是当前全球重要任务
D.美国主导下世界格局引发巨大灾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所示为人类历史上三次鼠疫大流行的情况。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查士丁尼瘟疫中世纪黑死病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时间6世纪14世纪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
地点拜占庭帝国欧洲波及60多个国家
死亡人数至少2500万人2500万人千万人以上

A.世界瘟疫爆发的频率不断加快
B.世界联系的加强导致鼠疫范围扩大
C.公共卫生安全未引起各国重视
D.青霉素的发明使鼠疫死亡人口减少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事件
1897德国医生米库利奇提出在为病人施行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应将口、鼻、胡须用一层纱布遮住。其学生胡伯纳等人在纱布内放置了细铁丝支架使纱布与口鼻间留有间隙,解决了佩戴口罩呼吸不畅等问题。
1899法国医生保罗伯蒂研究发现只有6层纱布制作的口罩才可以预防细菌经飞沫传播,六层纱布口罩诞生。
1910哈尔滨暴发鼠疫,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伍连德主持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与各国专家研讨了“防疫面罩”,“伍氏口罩”诞生。“伍氏口罩”简单易戴,价格低廉,很快被民众接受。
1918“西班牙流感”暴发,人们被强制要求戴口罩。
1952“伦敦大雾事件”使口罩再次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1967美国3M公司开始设计和生产防尘口罩。
2003中国“非典(SARS)”使口罩的使用和普及达到新高潮。
2020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口罩成为生活必需品。中国政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转产口罩,以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传统时代,政府几乎不承担公共卫生的职能。1910年,满洲里肺鼠疫爆发,清政府指派从英国留学归来的伍连德博士赴东北防疫。伍连德通过调动军队、停运火车、严格防疫等一系列手段,迅速扑灭疫情。从公共卫生的角度考虑,1910年的东北防疫本质上反映了
A.清政府非常关注传染病的防疫B.中国政府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C.近代的防疫制度得以正式建立D.清政府最为重视东北的防疫
2021-07-07更新 | 522次组卷 | 22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启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疫病频发的国家,在公共危机应急救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两汉疫病流行,西汉有11次,东汉有27次。疫病爆发以后,帝王一般会下罪己诏主动承担责任,认为疫病的流行是自己的政事有所欠缺而导致的,并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举办大 型祈禳仪式。西汉元帝时,关东水灾疾疫,大量流民涌入关内,元帝诏集转运粮食给流民,并开仓赈济,赐寒衣,保证灾民能有基本的吃穿。东汉和帝永元问,曹褒官为城门校尉,“时有疾疫,褒巡行病徒,为致医药,多蒙济活”。安帝元初间,会稽大疫,政府派“遣光禄大夫将太医循行疫病”,到乡村为老百姓治病。两汉时期,从农村到城市,每逢疫情严重,惑病人增多,政府会因地制宜地腾出一些住宅作为疫病的医院,集中为他们进行治疗,以防止疫病扩散。

——摘编自刘滴川《大瘟疫 病毒、毁灭和帝国的抗争》等

材料二 晚清时期,以灾荒为代表的灾害性公共危机事件日趋频仍,以瘟疫为代表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此起彼伏。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官赈为代表的传统危机应对机制渐趋衰弱,新型商人开始活跃于近代历史舞台。新型商人文化教育程度较高,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同时具有“我本同处宇内,有分地无分民”的超越乡土观念的社会意识 和爱国主义情怀。发生重大灾荒时,他们号召社会各阶层人民关注灾区,为灾区人民募捐 灾款和物资,义贩逐渐发展成为晚清社会主要的灾荒救济形式。

——摘编自姜强《近代江南公共危机与社会应对》等

材料三 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局限在自然灾害和社会事故上。2003年“非典”后,针对危机事件的科研机构纷纷建立,在研究中各有侧重。2005年,国 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35个与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的法 律法规。汶川地震时,国内媒体从中央到地方全力以赴地对地震和救灾情况进行了及时、充分、生动的报告,将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凝聚到抗震救灾上,激发了整个社会强大的救灾合力。

——摘编自刘亚光《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时期应对公共危机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发展的主要表现,并简要谈谈你从我国历代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建设中获得的启示。
2020-05-10更新 | 248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卫生与健康关系百姓生活和社会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处于中国历史上第四个气候寒冷期,后期异常干旱。入境外国人士的增加,使我国从未有过的传染病也开始流行。1408至1644年间,各地发生的大瘟疫达26次之多。瘟疫等传染病的流行,促使瘟病学说得到发展。中医内科理论建立在《伤寒论》之上,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里记载了瘟病的传染性特征。宋元以来,医家从论症、治法方面对伤寒与瘟病加以区别。明清之际吴有性著《瘟疫论》,提出“戾气说”,认为瘟病是戾气所致,由口鼻传入,进而指出戾气有不同类型,并能产生不同疫病。经过清代名医叶桂、薛雪等人的努力,瘟病学说逐渐建立起体系。

材料二:

时间史事
1660年用水冲刷的厕所由巴黎传入英国上层人士的家庭
18世纪末英国上层开始注意个人卫生,这种习惯逐渐传至欧洲和北美
1842年英国人查德威克发表调查报告,认为疾病同不卫生有密切的联系,提出建立干净的自来水系统,保证个人和公共用水卫生,建立地下排污系统,清扫街道等建议
1848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公共卫生法
1855至1875年伦敦建设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并全部完工
19世纪中期公共卫生运动在美、法、德等国获得支持,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在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
1868年巴斯德的细菌理论获得证实,促进了公共卫生运动的发展


(1)概括瘟病学说的演变历程;指出瘟病学说在明清时期形成体系的原因。
(2)归纳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卫生与健康的成就;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2020-04-16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