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430年,雅典人与斯巴达人正处于战争的胶着状态中,搅动整个希腊古典时代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到了关键时刻。一场瘟疫席卷整个雅典并导致了近1/4的居民死亡。雅典三面环山,一面傍海,淡水资源缺乏,老城区以神庙为中心,人口密度过大,新城区,遵循自然状态延伸,没有严格规划标准;民居的分布显得比较杂乱,习惯在公共场合交流、运动、参政、学习,缺乏集中社区的概念。虽然雅典人在疾病爆发初期就开展积极自救,但医护人员因缺乏防疫护具而纷纷中招。到公元前427年,肆虐雅典的瘟疫渐渐平息。希波克拉底,一面积极调查疫情,同时探寻病因及解救方法,利用烈焰产生的隔绝与净化空气效果,成功遏止疫情的扩散。这也成为今天预防瘟疫的重要手段。

——摘编自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等

材料二   宋代建立了以各级官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助的疫病防治体系。社会民众是防治瘟疫的民间基层力量,弥补了官府救治薄弱的区域。民间医家是宋代乡村中应对疫病的中坚力量,他们一方面亲赴灾区诊治病人。发放药物,公布医方,传播官方医学知识,另一方面又积累经验,亲撰医书,精选各家名方.简化官府医方,将医药知识应用于临床治疗。地方乡绅、僧人、道士则采取了发放药物、施舍粥食、捐献家资、掩埋尸体、祈神驱疫等措施。宋朝官府牢牢地管控着社会民众力量教治疫病的方向,严防借助疫病救治发展宗教或农民起义。同时,对疫病救治中取得显著成效的地方乡绅、民间医家和僧人、道士,官府通过酬以官爵、授予医职或赐予封号等措施,将其纳入国家疫病防治体系之中。

——摘编自韩教《宋代社会民众防治瘟疫的主要措施和历史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防疫措施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民众参与防疫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021-07-14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花是在全球流行了3000多年的传染病,大约于1世纪中期传入中国。至迟在16世纪中期,中国人发明了用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这一发明本质是令接种者感染一次轻微天花而获得免疫,体现了“不治已病治未病”“以毒攻毒”的中医理念。明清时期已经有几十种痘科专书,还有以种痘为业的专职痘医。清朝还设立种痘局,并有专职官员管理出痘人的隔离情况。人痘术尽管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在当时是世界领先的发明,流传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伏尔泰认为这是“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人痘术18世纪初传到英国时,一开始遭到了比较大的责难和反对,被认为是逆上帝的天恩行事。整个18世纪欧洲因天花导致的死亡非常多。18世纪末,英国医生詹纳经过不断的观察和实验,从牛痘脓包中取得痘浆接种到人身上,发明了简便安全的牛痘接种术。1805年,牛痘接种术由菲律宾传至澳门,很快遍布中国。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科学家齐长庆在实验室制成此后为中国人长期使用的牛痘苗“天坛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大力推广全民种痘,并不断提高痘苗质量,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末彻底消灭天花。从全球范围看,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消灭天花运动,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天花完全消灭。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

——摘编自孟庆云《从即毒消灾到种痘免疫》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痘接种术发明与推广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牛痘接种术发明的背景。并指出天花灭绝对人类抗击瘟疫的启示。
3 . 疫病与防治

疫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也改变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8年,天花传入加勒比海地区,此后不久又进入墨西哥与南美洲,无数人被夺去生命。疫情波及到的人数约占1492年(印第安)人口总数的90%。

——摘自《剑桥插图医学史》

材料二:1831年,英国爆发霍乱。10年间,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利物浦等工业城市的平均死亡率从20.69‰升到30.8‰。1843年发表的《英国劳动人口环境卫生状况调查报告》指出,“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都是由腐烂的动植物、潮湿与肮脏引起、加重或传播的,与过度拥挤的居住环境也紧密相关”。因此,英国在1848年后通过《公共卫生法》,公共卫生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强制性责任。

——摘编自《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和《19世纪英国霍乱防治的经验与启示》

材料三:


材料四:19世纪中期,李斯特发明消毒灭菌法,使术后死亡率下降到原来的1/3。此成果最早刊载于1867年的《柳叶刀》医学杂志。普法战争中德国军医用此法挽救了很多军人的生命。

——摘编《Trauma and Rehabilitation》(2010年12月)和《剑桥插图医学史》

材料五:1928年,英国医生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但缺乏医界支持得不到应用。1941年12月,因大量战伤感染,美军宣布青霉素为优先的军需品,药剂得到快速开发和生产。

——摘编自《战争与青霉素的命运》,《国防科技》期刊,2006年6期


(1)根据材料一,疫情造成印第安人口大量损失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霍乱爆发的社会背景。
(3)材料三中,哪一图片能够作为印证19世纪传染病成因的证据?请参考上述材料说明理由。
(4)依据上述材料,解释导致近代疫病滋生与蔓延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被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程杨《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日益流行。从知识精英到一般知识分子,中国的文化论述里弥漫着讲求卫生、强身救国的主张。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西方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年)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肄习之。”

——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及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卫生”观念在传播模式上的特点及影响。
2020-09-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医疗体系与公共卫生制度的构建,是人类战胜各种疾疫、保障国民健康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8年,在霍乱等流行病侵袭下,随着公共卫生改革运动兴起,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出台,英国建立起全球最早的公共卫生制度。19世纪后半叶,面对贫困疯人数量增长以及医疗资源短缺的局面,英国各地纷纷成立郡立疯人院,使贫困疯人的收容与医治有了基本保障。20世纪上半叶,为满足国民日益增长及多元化的医疗需求,英国成立隶属于地方的市立医院,后又将其转型为承担全民免费医疗的国有医院。

——摘编自刘金源倪念念等《英国医疗卫生史研究》

材料二   北美地区早期的医院是居民个人出于非营利的目的自愿筹建的。……1798年,美国联邦政府真正介入卫生保健领域。19世纪中叶美国出现的城市化和移民浪潮,加剧了传染病和流行病的蔓延,从1866年开始,纽约等许多城市和州建立了卫生委员会,担负公共卫生方面的责任。1873年,美国各种类型的医院仅有178所,1993年,这个数字增加到5579所。

——摘编自冯文《美国医院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医疗体系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医疗体系发展的趋势及影响。
2020-08-1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马克思说:人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早期到40年代肆虐美国南部大平原的沙尘暴,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三件最严重的生态灾难之一,又称“黑风暴”。它的产生与人们对土地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密切相关,它使本已脆弱的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复兴农业必须首先治理黑风暴,罗斯福为此专门制定了“农业复兴计划”,通过《水土保持法》,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建立民间资源保护队等等,此后美国联邦政府沿着罗斯福的环保思路继续推进,影响深远。

——摘编自刘辉萍《罗斯福新政对自然灾害的应对》

材料二   在中国的改革史上,“邓小平南方视察”被认为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1992年的春天,给中国人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以至于后来的记忆,这一整年都是春天。无论是赞扬并拥护邓小平思想的人,还是怀疑乃至否定邓小平思想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他是当代中国乃至世界的最杰出的政治领袖之一。

——据《邓小平在重大历史关头: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激荡三十年》整理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扩散加大了国际社会对于非传统安全治理的重视。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内容涉及经济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安全、恐怖主义、疾病蔓延等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的问题。它的突出,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直接相关,因为全球化时代的特殊环境和条件,如新的全球性贸易和人员往来,使得人类正常活动和国际社会正常交往的威胁变得严重。

——摘编自“中国网”等


(1)根据材料一   ,概括罗斯福制定“农业复兴计划”的背景。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罗斯福新政应对“黑风暴”、治理农业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提炼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如何论述“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的,简要阐述其意义,并用一句话概括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提出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对策。
2020-07-27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花是在全球流行了3000多年的传染病,大约于1世纪中期传入中国。至迟在16世纪中期,中国人发明了用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这一发明本质是令接种者感染一次轻微天花而获得免疫,体现了“不治已病治未病”“以毒攻毒”的中医理念。明清时期已经有几十种痘科专书,还有以种痘为业的专职痘医。清朝还设立种痘局,并有专职官员管理出痘人的隔离情况。人痘术尽管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在当时是世界领先的发明,流传到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伏尔泰认为这是“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人痘术18世纪初传到英国时,一开始遭到了比较大的责难和反对,被认为是逆上帝的天恩行事。整个18世纪欧洲因天花导致的死亡非常多。18世纪末,英国医生詹纳经过不断的观察和实验,从牛痘脓包中取得痘浆接种到人身上,发明了简便安全的牛痘接种术。1805年,牛痘接种术由菲律宾传至澳门,很快遍布中国。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科学家齐长庆在实验室制成此后为中国人长期使用的牛痘苗“天坛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大力推广全民种痘,并不断提高痘苗质量,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末彻底消灭天花。从全球范围看,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消灭天花运动,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天花完全消灭。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

——摘编自孟庆云《从即毒消灾到种痘免疫》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痘接种术发明与推广的特点及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牛痘接种术发明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花灭绝对人类抗击瘟疫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入宋以来,城市经济活跃,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在宋代城市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市化的加快,使得城市土地、水源等资源相对短缺,各种垃圾、污秽也随之增加等问题出现。城乡差别的加大引发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迁徙,难以果腹的灾民可能遗尸街头,城市内部贫富分化也很严重,孤贫之家无力殡葬,更使得城市沦为疾疫爆发的中心。疾疫的严重威胁使得宋代城市管理者们面临着重大考验,促使他们审慎探究致疫成因,妥善拟定处置方案,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应对城市防疫问题,防疫观念为之一变,城市防疫制度随之发展。宋代统治者通过采取整治城市周边环境、积极推广医疗防疫、主动隔离疾疫病患,以及埋瘗尸骸等措施,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防疫制度。这些制度在特定历史场合无疑发挥着积极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成为宋代以迄明清城市防疫制度的核心部分。

——摘编自余小满《宋代城市的防疫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建立城市防疫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代的城市防疫制度。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花是中国所认识的最古老疾病之一。16世纪下半叶,人痘接种开始在长江中下游施行;18世纪时,一位痘医声称:“中土高贵之家的子女80%都经过人痘接种”。这一时期,政府通过惠民药局等向贫民提供医疗帮助的传统最终消失,施方上的慈善家组织起施医局,给一方乡里提供药品和医疗照顾。中国人对隔离检疫缺乏兴趣,道学家宣称:当一个人冒着被传染的危险留下来照顾病人时,表现出来的道德力量会使疫气不敢近身。17-18世纪,天花对英国的侵袭程度增强。与腺鼠疫的长期斗争使英国人懂得检疫和隔离的价值,各地建立了用于隔离天花病人的传染病院。在理性化思潮的刺激下,一批具有社会良知的中产阶级涌现出来,由私人慈善组织资助的门诊医院和小诊所相继问世,致力于提升公共卫生水平。1760年以后,由君士坦丁堡传入的人疽接种技术在罗伯特萨顿的革新下变得更加简化、安全,得到广泛接受。18世纪90年代,杰出科学家爱德华居纳开始推介牛痘接种法,到19世纪早期超过10万英国人实施了接种落并通过广东传入中国,但到新中国成立前天花发病率仍高达200/10万。

——摘编自(美)肯尼思


(1)根据材料,概括18世纪中英两国在应对天花时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相对于中国的有效应对措施,并简析其施行的历史背景。
(3)英国的应对方式对当代中国的流行病防治工作有哪些启示?
22-23高二上·江苏南通·期中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估计,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紧随其后的还有白喉、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瘟疫、肺结核和黄热病。

——摘编自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材料二   中世纪时,基督教会掌握社会话语权,宗教医学成为人们疗治病痛的主要途径。16世纪~17世纪,瘟疫在西欧频繁爆发,神职人员纷纷死亡,罗马教廷四处躲藏,宗教医学更显得毫无成效。伦敦发生鼠疫后,医学界要求当局注意城市公共卫生、清除各种污秽;建议民众重视卫生保健,节制饮食,并用放血、催吐等疗法治疗病痛,政府强行以非宗教手段加以防控。1604年议会法令授权监管看守人可以用暴力使隔离家庭关闭门窗;疫区任何人胆敢外出将以流浪罪论处,与瘟疫相关的案件也以重罪被起诉。在借鉴吸收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英国形成了符合本国特色的防疫体系;该体系将中央与地方、国家与社会、官员与民众广泛联系起来,共同致力于防疫减灾。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花等病菌在美洲传播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政府防疫对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或条件。
2022-12-27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励德双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