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不少历史学家认为,纵然历史存在必然性,但是突如其来的疫病爆发也会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下列史实能论证此观点的是
①伯罗奔尼撒战争时的鼠疫,使雅典政治转向②亚历山大染疫病而亡,其帝国随之土崩瓦解
③14世纪欧洲鼠疫流行,基督教权威更加巩固④明朝末年鼠疫横行,客观加速明清政权更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虽然尚处于初期探索应用阶段,但它们在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
A.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趋势B.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C.科技水平决定了国家主权安全D.科技推动医疗机构职能的转变
2022-03-06更新 | 228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1·全国·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评论道:“新冠疫情将永久改变世界秩序。”在新冠疫情仍然肆虐,而美国政府奉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阻挠国际合作的背景下,国际规则规范被削弱,全球治理遭遇严重挑战,国际体系呼唤新的领导者,推动经济以及医疗卫生合作,维护全球化进程,打造新的国际格局。这表明
A.国际社会急需构建政治经济新秩序
B.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格局形成
C.反对霸权主义是当前全球重要任务
D.美国主导下世界格局引发巨大灾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04 年,《东方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面对瘟疫,最可靠的防疫举措不外乎以下三种∶一曰设传染院·一曰行隔离之法.一曰扫除法。这表明
A.建立近代卫生防疫成为共识B.传统卫生管理弊端显现
C.国民健康纳入国家施政要务D.积极的防疫观念已出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汉时期,每遇蝗灾旱灾,都要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南齐时期设立了“六疾馆”用以隔离病人;隋唐时期有“病坊”,一些寺院也收治病人。这说明,古代防疫活动开展的主要保障是
A.传统中医学的发展B.治理机制的延续发展
C.外来宗教大力援助D.社会救治机构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0年末到1911年初中国东北爆发新型鼠疫,数万人死亡,在国际专家们束手无策之际,年轻的中国医生武连德突破重重困难,大胆创新,成功化解了危机。1911年4月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重要的国际性科学会议——“万国鼠疫大会”在沈阳召开。上述材料说明
A.瘟疫防治工作需要国际合作B.政府在防疫中起到主导作用
C.中国防疫工作得到世界肯定D.中国的防疫技术当时领先世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民国初年,河北省地方政府为应对频繁发生的瘟疫灾祸,设立了专门的卫生防疫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卫生防疫法规体系。但时人曾撰文对当时的防疫工作评价为:“盖徒手不足与病菌抗,秃笔无以作却病符。”这一评价主要说明了当时
A.防疫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社会效果B.民众未意识到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性
C.地方政府的防疫措施出现了重大漏洞D.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窘境与无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02年,清政府用巨款收回由八国联军把持的检疫机构,改设天津卫生局,“专司防疫清洁事宜”,下设“时症医院”、“妇婴医院”、“育黎堂”和“官厕”等4个部门,推行清洁道路、施治病症、防疫检疫等事项。后因周边“迭生疫症”,又在大沽、北塘、营口、唐山、秦皇岛当地添置防疫院,派员检疫。这些做法
A.表明清末新政注重民生关怀B.实现了中国卫生事业的近代化
C.改变了国人的健康卫生观念D.体现了清廷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新冠病毒对于社会破坏的效应则无视边……没有一个国家,即使是美国,能够通过单纯的国家努力战胜这种病毒。”基辛格意在说明
A.新冠病毒是人类史上破坏最大的病毒
B.新冠疫情使各国边界变得模糊不清
C.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应对新冠疫情危机
D.新冠疫情已将现有的规则破坏殆尽
2021-08-1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1届高三高考前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是摘自于《后汉书》的资料,材料表明东汉后期
公元171年、173年、179年、182年连续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卷8
建宁四年(171年)“使中谒者巡行,致医药”,熹平二年(173年)“使使者巡行,致医药”;光和二年(179年)“使常侍,中谒者巡行,致医药”

A.“天人感应”影响深刻B.政府积极应对疾疫发生
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监察D.朝廷重视医药学的发展
2021-08-05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