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48年英国霍乱期间,报纸、杂志纷纷掲露城市的卫生状沉,认为霍乱用骇人听闻的方式找到了最肮脏的居住处。霍乱是“社会病”造成的后果,也不自觉地成为最公正无私的“卫生改革家”。《泰晤士报》认为:“霍乱是所有卫生改革家中最优秀的,它不放过任何错误,也不原谅任何过失。”18489月,亨利梅休在伦敦霍乱比较严重的伯蒙兹地区进行调查,在致《晨报纪事》的信中,描述了目睹的霍乱情况:霍乱把“伦敦划分为不健康区和死亡区”,(伦敦)北部和东部污秽和发热横行,南部和西部则是贫穷、肮脏、垃圾和霍乱肆虐,爱尔兰人聚居的雅各布岛是霍乱的中心,此地茅舍简陋,污秽遍地,霍乱猖獗。

——摘编自毛利霞《19世纪中叶英国霍乱与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

材料二 为应对此困境(霍乱),英国政府全面介入公共卫生管理,于1848年成立中央卫生委员会,1871年成立地方政府事务部等机构,促进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第一阶段的卫生管理主要遵从1848年的《公共卫生法》,在代表中央意志的大都市伦敦首先创建中央委员会,然后再任命检查巡视员,去管理地方上的那些分支委员会。伦敦的中央卫生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就是调查英国各地的公共卫生状况,并提出相关管理意见。

——摘编自王广坤《论近代英国的卫生检查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叶英国公共卫生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叶英国公共卫生改革的举措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021-12-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名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民国初年,河北省地方政府为应对频繁发生的瘟疫灾祸,设立了专门的卫生防疫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卫生防疫法规体系。但时人曾撰文对当时的防疫工作评价为:“盖徒手不足与病菌抗,秃笔无以作却病符。”这一评价主要说明了当时
A.防疫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社会效果B.民众未意识到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性
C.地方政府的防疫措施出现了重大漏洞D.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窘境与无奈
3 . 时代精神体现于社会精神生活各个领域的历史时代的客观本质及其发展趋势。它集中体现于社会意识形态中的那些代表时代发展潮流,标志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是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崇伦(1927—
2002)
1949年8月入鞍钢轧辊厂当刨工。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车间副主任、鞍钢双革办公室副主任、鞍钢工会筹备组主任等职。他是“一五”计划时期的革新能手,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吴仁宝(1928—
2013)
20世纪80年代初,吴仁宝就提出,华西富了,要看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的诺言。他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非凡胆略和宏大气魄,带领华西人民高举旗帜、开拓进取,走出一条符合华西发展的康庄大道,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示范
钟南山(1936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敢医敢言,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强调严格防控,领导撰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2020年8月11日,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

根据材料并选择三个人物中的一位,谈谈你对他所代表的时代精神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902年,清政府组建天津卫生总局,开启了地方卫生行政的序幕。1904年,成立第一个区域性卫生机构-北洋卫生局,并颁布《天津防疫章程》,规定天津铁路枢纽四围路口均派士兵把守,倘有车船搭载患病旅客,不但乘客要送医院隔离,而且车船也将被扣留没收,以示惩戒。这反映出当时天津
A.公共卫生安全得到有效保护B.成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试点
C.政府主导市民生活习俗嬗变D.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逐渐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东汉末年的伤寒大流行,催生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明朝末年瘟疫的频流行,造就了吴又可的《癌疫论》:清朝晚期广东地区的鼠疫大流行,成就了吴宜崇、罗汝兰的《鼠疫约编》。这说明
A.疫灾防控意识深入人心B.政府应对不力导致疫情频发
C.传统预防医学得到发展D.疫病防控管理机制逐步完善
2021-05-08更新 | 17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河北真题变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甲骨文中记载:“己巳卜,兄(同“兇”),贞其燎于盟室(用嘉草、莽草熏燎等办法防控病毒),叀小羊(向鬼神祭祀)。”据材料可知,殷商时期
A.防控疫情的应对措施科学理性B.占卜成为预防疾病的重要方式
C.初步具有消毒隔离的防疫意识D.中医理论初步完成了体系构建
7 . 西汉政府在蝗灾旱灾之后,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南齐时设立了“六疾馆”用以隔离病人;隋唐时期有“病坊”,一些寺院也收治病人。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防疫活动的开展
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B.受到了外来宗教的援助
C.得益于救治机构的建立D.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2021-04-16更新 | 1417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3月,流感在美国出现后,很快传播至底特律等城市,随后美国远征军带着病毒一起来到欧洲前线,并迅速根起传播高潮。1918年4月初,病毒开始在法国军队中爆发,4月中旬传到英国军队,4月下旬德军也没幸免。那时没有流感疫苗,没有抗生素,没有治疗方法,更没有有效的防护措施。感染的人只能靠自身的免疫力来抵抗病毒。

欧洲战场的情况更加糟糕,拥挤肮脏的战壕更是疾病和寄生虫理想的滋生场所。如此恶劣的环境为流感的传播创造了极有力的条件,病毒不仅仅是简单地复制,还在不断进化与变异,1918年4月下旬,德国军队中爆发的流感让第三波大进攻戛然而止,赶在美国的支援大军到来之前,德国灭掉英法联军主力而赢得战争的愿望彻底落空。到了8月,战争局面已被逆转,德军遭受重大损失。接下来,协约国发动大反攻,并于9月28日突破兴登堡防线,让德国乘胜求和的想法彻底破灭。

——摘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背后的瘟疫战争》


(1)根据材料,简述1918年流感病毒在欧洲传播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流感病毒之间的内在联系。
2021-03-22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新东方】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1918年的大流感中,人们开始意识到,无论贫富还是体质强弱,没有人可以对大流感免疫,归根结底,流病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这一认识
A.有利于全民保健体系的建立B.刺激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C.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D.促进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调整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17世纪,英国鼠疫频发,给都铎王朝带来了巨大压力。传统的以教会为主的应对机制难以为继,王国政府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责任。15181月,枢密院发布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官方的防疫文告。1578年,政府颁布法令,通过控制疫区人口的流动来阻止鼠疫的传播。从1603年底开始,政府将为瘟疫征收的特别税改为普通税,所有居民都必须缴纳。除了家庭隔离之外,政府还下令建立隔离医院。政府和医疗界印发很多预防手册,指导人们如何做好预防工作。英国逐步建立的各项防疫制度,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但已经使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卫生体系初见雏形。通过这一时期公共卫生实践的推进,英国改变了此前在西欧国家中卫生落后的窘况,并成为西欧国家效仿的榜样。

——摘编自邹翔《16-17世纪英国鼠疫与近代公共卫生体系的雏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应对鼠疫的措施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16-17世纪英国对鼠疫的应对机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