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写道:

每次读《史记·扁鹊传》,都“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因而就更加不理解一些读书人不“留神医药”,不“精究方术”,以至于不能“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他的宗族人口“向余二百”,但“自建安以来”,不到十年,“其死亡者, 三分有二”,其中“伤寒十居其七”。于是,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以期后世“能寻余所集”,“ 见病知源”,应对类似的瘟疫。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 (而)观今之医,(仅仅) 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以应付病人) (口给: 花言巧语)。夫欲视死别生(辨别生死之症),实为难矣!

一一摘编 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

材料二   以下为“新冠肺炎”中药预防方剂及其解读:

(一号方剂适合健康成年人,二号方剂适合体虚易感冒者、老年人、儿童)

一号方剂组成:生黄芪,白术、连翘,山银花各,藿香、石菖蒲、防风、甘草。

方剂解读:药方是由多味药构成的有机整体。全方补中寓散,散不伤正,补不留邪;温中有清,温不助热,清不伤阳。共奏益气固卫,健脾和胃,辟秽化湿,清热解毒之功。

——资料来源: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官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仲景在中医学领域的成就及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传统医学所蕴含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在新时代促进中医发展。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瘟疫流行”

19世纪在全球曾经出现过三波全球性的霍乱。它最早起源于印度孟加拉地区,英国为了补充殖民地的劳动力,将此地廉价劳动力运送到各地,从而将霍乱带到全球,尤其是蒸汽船的使用,加速了传播速度,在西方,霍乱主要发生在城市和卫生条件最差的地区许多国家针对霍乱,提出公共卫生和国家管理的一系列改革。1866年,法国领导人拿破仑三世号召召开国际会议,提议设立一个国际卫生组织,试图找出应对瘟疫的办法,但是对于如何做到这一点仍有很多争议,19世纪80年代人们对霍乱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明白霍乱不是直接传染性疾病,而是水中传播的疾病,只要控制水污染,防疫就很容易。另外由于电报的普及,消息迅速传播,使人们感到恐慌,导致国际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1900年左右,人们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必须回到国际协调上去,因此有了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专注于如何控制疾病传播:有了第一个国际机构,用来监督和存储信息,这些行动对于防止瘟疫传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摘编自马克·哈里森(19世纪的霍乱与全球一体化


依据材料和所学,对19世纪霍乱在全球范围内肆虐进行简要解读(要求:提取材料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欧洲的“黑死病”

据估计,14世纪的100年中,黑死病在欧洲共夺去了2400多万欧洲人的生命,约占当时全欧洲人口的1/4.面对黑死病的肆虐,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一些城市的市政当局,通过相关法律禁止集会以防瘟疫传播;对丧葬进行规范管理,以杜绝病源扩散加强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重视对垃圾的处理,人们懂得了许多卫生习惯。黑死病给世界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欧洲乃至世界各国从此非常注意对传染病的防治,国际上通常称其为第一次卫生革命

——《世界:一部历史》


依据图文材料和所学,以“瘟疫与人类发展”的角度进行解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