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疫病流行与政府防治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瘟疫频发的时期,也是各级官府和社会力量积极治疗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时期,宋代朝廷在防治瘟疫过程中,采取的举措主要以翰林医官院(局)或太医局“派医诊治,施散药物”为主,其中官修医学方书的编纂与推产,官府药局药品的生产与应用,新药研制和免费赐药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在一定范围内对控制瘟疫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中央政府对瘟疫防治的重视又促进了官、私医书的产生,出现了许多有效的防治瘟疫的方剂。另一方面针对疫病的传染,采取了建立病房、隔离病人和掩埋尸体等措施。经济上的救助与政治上的管理也对瘟疫防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韩毅《宋代瘟疫防治及其特点》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基于根据地严重的疾疫流行状况,从抗战初期开始,晋察冀边区政府领导广大卫生工作人员从“一切为了伤病员”“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目的出发,积极开展各种卫生防疫工作。其措施主要有:建立各级卫生组织,如从193711月到1944年初,边区各地逐渐建立各级卫生行政机构,配备卫生专业人员,并由部队协助培训;颁布卫生防疫法规,到19421月,晋察冀根据地已经建立了包括报告制度、会诊制度、服药制度等较为完整的卫生行政制度,以及较为严格的各季卫生条规、条令等;开展基本卫生常识宣传和教育;实施各种卫生防疫办法,包括组建各种医疗组和卫生防疫队(组)创办药厂、组织中医下乡为群众治病;开展广泛的群众性卫生运动,如1944年太行区行唐县开展除害虫、害鸟、害兽运动。这一时期,虽然因日寇频繁扫荡、灾荒和其他因素影响,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还未形成完整的防疫体系,但根据地积极的卫生防疫举措有力保障了民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巩固了根据地的社会稳定

——摘编自李洪河《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疾疫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防治瘟疫的主要特点。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察冀边区政府卫生防疫的作用及得到的启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设巫祝,负责驱除疠疫;人们通过表演“傩”戏,取媚神祇。西汉元康二年宣帝诏:“其令郡国被灾甚者,毋出今年租赋。”东晋葛洪著《肘后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最早记载天花、恙虫病。《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明代隆庆年间宁国府天花流行,当地医师用人痘接种法进行防疫。英人琴纳发明的牛痘接种法于嘉庆十年传入我国,并逐渐取代人症接种法。

——摘编自梁峻《中国古代防疫资鉴》

材料二   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表示:“中方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世卫组织及相关国家通报疫情信息,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帮助。”多家海外媒体在报道中指出,中国为应对疫情采取的措施快速、高效、有力。德国《世界报》网站刊文指出:“面对紧急形势,中国制度发挥出巨大效力。”

——摘自《人民日报》及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疫情防控措施的变化。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疫情防控的认识。
2021-04-20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自古就是瘟疫多发地区之一,历史上最早记载的疾疫发生在周代。据邓拓《中国救荒史》统计,历代发生疫灾的次数为:周代1次,秦汉13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3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先秦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于疾疫的起因不甚了解,或认为是瘟神作怪,或认为是阴阳失和所致。疫灾的发生往往与其他灾害相伴生,据《宋史·五行志》记载,南宋隆兴二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馁,疫死者半,仅有还者亦死”。

——摘编自张文《中国古代的流行病及其防范》等

材料二   霍乱于1832年在英国的首次暴发,推动了地方卫生委员会的成立;1848年再次暴发前,国会授权成立了中央卫生委员会。中央卫生委员会颁布了公共卫生计划,利用国会授予的法律权力,在城市清除污染源,开始在全国普遍建设供水和下水道系统。19世纪末的西方大城市,无不在努力接近英国首倡的卫生和水源管理标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简单预防措施,像煮熟饮用水和周期性检测水体的细菌污染状况,也有效防范了对水媒传染病的整体接触。富裕国家赞助的一些国际行动,如请医学专家参与帮助地方当局控制病情等。此后,不仅是霍乱和伤寒等烈性传染病,其他一般水媒传染病也在急剧减少。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瘟疫与人》

材料三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及时制定疫情防控战略策略,加强统一指挥,统筹抓好其他地区防控工作,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作为着力点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国际抗病毒研究学会主席约翰·内茨表示,中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果断有力,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为国际社会的有效应对赢得了宝贵时间。

——摘编自徐惠喜《防止疫情蔓延展现负责任大国作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瘟疫多发的主要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021-04-0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枊城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即有某种特定的因应疫病观念。疫气致疫是中国传统医学一贯的主张,气被视为疾病的载体,它通行于各种解释之中,而它的特性导致人们认为它可以被躲避和抵抗,但无法通过公共手段加以消除。古人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会采取施医送药、刊刻医书以及建醮祈禳等,但与“后世医学,重在治疗,偏差渐大”。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许多新的医学概念开始进入中国,一些与西方文明有过接触的精英人士强调和放大西方卫生知识和经验,国人的传统观念得到了继承并被纳入到新的防疫认识体系之中。清洁、检疫、隔离、消毒等应对疫病的举措已渐成为中国社会主流的防疫观念。1905年,政府成立第一个中央卫生行政机构——卫生科,专门负责防疫卫生等事务,卫生行政回归为国家主导。西人发明的以种牛痘之法,种在皮肤,可以幸免的防疫方法,在清末的防疫实践中也开始为官方所采用。

——摘编自余新忠《从避疫到防疫:晚清因应疫病观念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从传统到近代应对疫病观念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应对疫病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书平帝纪》记载:“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这是史书中关于隔离区并派遣医官发放药物己是对抗疫情的常规手段。这说明当时
A.政府重视对民众的救助B.建立了完善的医疗体系
C.中医药开始应用于防疫D.官员普遍重视防疫工作
2021-01-09更新 | 766次组卷 | 12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6 . 《吕氏春秋》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黄帝内经》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由此可知
A.人们对于疫病的传染性有了一定认知B.统治者对传染病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
C.传染病对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破坏D.人们对于传染病的预防达成共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1817年,邱熺编著的《引痘略》(下图)是中国第一部记述牛痘并介绍接种牛痘疫苗技术的专著。他借用传统医学理论引进西洋医疗技术大获成功,由此开启了中西医学文化交融的源头。邱熺获得成功的有利客观因素是

A.邱熺的开拓进取精神B.西学东渐的影响
C.政府开明的对外政策D.洋务运动的推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陕甘宁边区政府曾三令五申要加强预防接种和预防注射工作,边区卫生处于1941年组织注射伤寒、霍乱疫苗200瓶、牛痘苗30打,注射3300余人;1941年3月,边区民政厅发布《陕甘宁民政厅布告》,对传染病的隔离制度作了初步规定;1942年,边区防疫委员会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由此可知,陕甘宁边区
A.阻止了传染疫病的流行和蔓延B.保障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C.逐步建立起现代疫病防控机制D.贯彻全面抗战路线方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青州大疫,中央政府要求:“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旨在切断传染源。这项措施被后世沿用。据此可知当时
A.疫病防治依赖于中医药学创新B.医疗隔离救治理论成熟
C.政府具有较强的社会动员能力D.政府防治疫病方法有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