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防疫抗疫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清政府外务部、东三省防疫事务所于1911年4月在今沈阳隆重召开有中、美、英等11个国家参加的万国鼠疫研究会,“研求善法,以为此后防御之资本”。此次盛会,是近代医学史上由中国政府主办的首次国际学术会议。该会议(     
A.有效控制了疫病的传播B.旨在挽救清廷的统治危机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积累了国际合作抗疫经验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黑死病
(鼠疫)
起源因战争和商贸往来而流行。
爆发肆虐400年,欧洲人口死亡30%-50%,引发宗教信仰危机。其中爆发于14-18世纪的黑死病大流行是历史上后果最严重一次
战疫历程从蒙昧和天谴走向理性和科学;催生隔离、检疫等公共卫生制度
天花起源源于西亚,3000年前木乃伊存在天花印记
爆发导致3亿人死亡,灭绝印第安人的元凶,曾被用作生物武器
战疫历程人痘术普及缓慢,牛痘疫苗及有效的国际合作最终消灭了天花
1918年大流感起源源于美国
爆发2年时间感染全球三分之一人口,死亡超过5000
战疫历程防疫措施不力、消息封锁导致疫情扩大
非典
(SARS)
起源尚无法确定
爆发累计病例8422,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11%
战疫历程国际合作,信息公开是战疫的转折点

——摘编自李建国、范城凯《全球历次大瘟疫:起源、影响、应对及启示》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任一角度或整体,自拟论,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2-04-28更新 | 227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美国迎来了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高潮。过快的城市人口增长,使城市环境承载能力迅速下降,期间出现的各种生活、生产污染为病原体营造出绝佳的寄存场所,从而为传染病大规模暴发埋下隐患。当时美国城镇居民仍然延续着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将垃圾直接倾倒在街道的习惯,垃圾收集和处理被看做居民的个人事务,甚至连首都华盛顿也未能幸免。淡薄的卫生意识和恶劣的居住环境让城市化进程中的移民群体成为各种传染病首先侵袭的对象。

——摘编自李晶《论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公共卫生改革》

材料二   1918年南京传言出现“肺炎疫”,苏州人心因之惶惶。本埠西医士暨地方官厅共同研究预防方法,采取如下预防措施)由地方官厅委任左、苏、杨三医士检验由火车来苏各旅客,并设一检疫所,以留医(意)疑似染疫及与病者接触之人。未及数日,即布置周妥。由二十二日晨起,沪宁火车开至镇江即止。向来行驶无锡之小轮,亦行停班。地方官厅一面赞助医士进行一切,一面维持治安,令剧场三家,同时暂行停演,复用他种方法,阻止人众集于公共场所,每日由检疫所医士刊布报告,将疫病如何危险、如何预防,当众演讲,俾实行防范而消灭之。是项疫症,不致发现于苏城,诚幸事也。

——陆允昌《苏州洋关史料》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后半期美国卫生困境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苏州面对疫情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1918年的大流感中,人们开始意识到,无论贫富还是体质强弱,没有人可以对大流感免疫,归根结底,流病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这一认识
A.有利于全民保健体系的建立B.刺激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C.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D.促进了战后世界格局的调整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20年6月7日,国务院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该书指出,中国采取一切措施,不计一切代价,全力救治患者,拯救生命,建立统一高效的指挥体系。截至 2020年5月31日,中国境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治愈率达94.3%。中国的抗疫斗争
A.表明中国医疗条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体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C.充分彰显了中国治理能力和综合国力D.反映出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2019-06-10更新 | 5664次组卷 | 116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