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刚刚成立,文字改革便作为一件大事摆在中央面前。从194910月到195410月,先后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中共中央文字问题委员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领导文字改革工作。文字改革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简化汉字、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和推行普通话,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经过反复研究磋商,195510月确定了《汉字简化方案》并开始分批推行。1958211日,《汉语拼音方案》经第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开始在全国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让语言文字的发展在“书同文”的基础上,向“语同音”迈出了重要一步。由于有了简单、实用的汉语拼音,扫盲和推广普通话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摘编自黄加佳《新中国汉字简化过程揭秘》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文字改革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文字改革的意义。
2 . 19世纪晚期,意大利对法国进口商品征收重税,以刺激国内钢铁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法国立即实施了报复性关税政策。最终,双方贸易联系急剧减少,直接推动意大利与德国、奥匈帝国结成“三国同盟”。这表明
A.大国之间必然会发生贸易战B.高关税是经济发展的条件
C.经济竞争必然导致军事对抗D.贸易战容易加剧政治矛盾
2021-04-23更新 | 38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现存北魏孝文帝的诏书中,北魏往往自称“中夏”,同时把南齐称为“南夏”。这说明北魏统治者
A.追求国家统一B.促进民族交融
C.认同华夏文明D.改革鲜卑旧制
4 . 如图是甲骨文和金文中“周”字的部分拓片,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A.西周时汉字形成完整体系B.西周推行井田制
C.西周建立了贵族等级制度D.周人擅长于农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赵佗(约前240年-前137年),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正定)人。原为秦朝将领,与任嚣南下攻打百越,后任南海龙川县令时,赵佗迁徙大量中原华夏军民到岭南地区与南越人杂居。秦亡后,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建立了南越国,自称南越武王。汉十一年,南越国臣服汉朝,成为汉朝的一个藩属国。赵佗引入中原农耕技术与先进文化,实施“和辑百越”政策,任用越人首领吕嘉,使其官至丞相,吕嘉“宗族官贵为长吏七十余人”,“男尽尚王女,女尽嫁王子弟宗室”。赵佗对汉称臣以来,不断“使人朝请”,历文、景、武三朝,汉越间的和好关系得以长期维护和巩固。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赵佗治理岭南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赵佗治理岭南的历史贡献。
2021·全国·一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希特勒上台后,为了实现侵略扩张的野心,决定先吃掉波兰,解除其东方威胁,为尔后西攻英法、东侵苏联创造条件。波兰也视德国为主要威胁,结盟英法。1939年4月,德国制订“白色方案”,其战略企图是集中主要兵力迅速突破和分割波军防线,尽快结束战争,将主力调至西线对付英法。波兰制订“西方计划”,其战略意图是在边境地区遏制德军攻势,待英法在西线参战后,向柏林和东普鲁士方向发动攻势,将战争推入德国境内,最后争取胜利。1939年9月1日凌晨,法西斯德国以与波兰的领土争议为借口,集中50多个师的兵力,从西里西亚、东普鲁士两个主要方向进行猛烈进攻,同时使用千余架飞机打击波兰主要战略目标。德军迅速突破波军在边境地区的防御,向纵深发展。波兰迅速崩溃,国家覆亡。

            ——摘编自安田《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兰稳定战局的努力及其失败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德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波德战争的影响。
2021-04-20更新 | 8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1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