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财政状况很不理想。北洋政府欠各国款项及利息叠加致使南京政府不得不向各国借款来缓解财务紧张状况,因此出现了旧债加新债的财政局面。中国的盐税主权因偿付外债的需要而步步丧失。加之历史上盐税征收很重,盐税及附加税截留不断增加,这些都成为实施盐税改革的社会条件。因此改革盐务机构、颁布新《盐法》、统一盐税税率成为改革的主要方向。虽然新《盐法》看起来具有改革精神,但直到抗战前期,也没有确定具体实施的日期,最终流于一纸空文。

——摘编自纪秋颖《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盐税改革评析》


(1)根据材料,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盐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的盐税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材料   朱载堉(1532- -1611),字伯勤, 号向曲山人,明仁宗第六代孙,被封为郑王世子。朱载堉曾因父无罪被冤囚,愤而筑土室于宫门外,潜心学问,直至隆庆元年(1567),明穆宗下令恢复朱载埔身份。在治学方面,朱载堉的父亲朱厚烷长于音律,并与精通音律的何瑭往来甚密,他们的为人治学,对朱载堉有影响甚大。朱载堉最大贡献是在中国律学史上创建了十二平均律,朱载堉称:“《律吕精义》乃臣父遭志,而臣愚所述也"。十二平均律是现代音乐赖以存在的基础理论,深刻地影响了音乐的发展。此外。他还制造了律准、律管等乐器,考证了质、钟等古代乐器的名称、形状、音名等。历法方面,他编制了《黄钟历》等历法,对《授时历》进行了一系列修正,深入研究了回归年长度及其古今变化。在音乐实践上,他通过作曲、政编、演奏和教学、教唱活动,探索恢复旋宫古法,用精确的记谱采最民间乐曲,用民歌形式写作曲词。朱载堉是明宗室在学术上卓有成就的人物。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九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朱载堉在学术上卓有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朱载堉的学术成就。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世纪后半期至15世纪前半期是法国人与英国人交战的民族战争时期,快速回顾一下历史就可以看到,法国社会各阶级如何同心协力参加到斗争中去,封建贵族、市民甚至农民的爱国热情何等高昂。法兰西民族性的形成就这样开始了,国王的战争推动了国王的时代来临。查理六世的时代,法国建立了常备军,成立了以职业兵组成的骑兵部队和弓箭步兵队。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偶尔征收的人头税,变成了永久性的税项,这大大有助于政府的正规化和增强力量。议会的数目增加了,巴黎的议会在司法管理及其政策制定方面大大加强了重要性和坚定性。就这样,在构成政府实质的军事、税务和司法方面,15世纪的法国具备了前所未有的长久和正规的性质。公权肯定无疑地取代了封建组织的权力。

——【法】基佐《欧洲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查理六世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查理六世的改革措施。
2021-10-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女真人兴起于白山黑水,生活方式兼有渔猎、农耕和畜牧三种形态,与汉民族相对接近。金朝初年,随着军事扩张,女真人逐步向长城以南和中原迁移。同时,改变女真旧制,全盘采用汉制,实现了政治体制的一元化。实质性的汉制改革是在熙宗朝进行的,内容极为广泛,涉及中央职官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法律制度、勋爵制度、礼制、仪制、服制、历法、宗庙制度等等,“政教号令,一切不异于中国”。海陵王时期,金朝正式移都燕京,改为中都,确立了汉地本位政策。金朝诸帝中,自熙宗以下都具有相当高的汉文化素养。金朝中期以降,汉化进程潮流澎湃。世宗和章宗时代,统治者曾进行过女真文化复兴运动,但以失败告终。金朝亡国以后,社会上流传着“金以儒亡”的说法,认为汉化彻底改变了其传统的生活方式,养成了懒惰奢靡、耽于逸乐的生活作风,彻底销蚀了其传统的尚武精神,给大金王朝的国运兴衰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

——摘编自刘浦江《女真的汉化道路与大金帝国的覆亡》


(1)根据材料,概括金朝女真人汉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述“金以儒亡”的观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元朝灭金,迄于元仁宗,科举制度在中原汉地停废几达一个世纪。此前元朝用人制度,高级军政官员率多出自勋贵子弟,“皆世胄焉”;中下级官员,很大一部分都由吏员晋升,选拔吏员的实际标准,经常是“吏廉无才,不若亡廉而才”。从忽必烈时代开始,虽然历朝几次议行科举,但它总是被视为不急之务。1311年元仁宗继位。从十岁左右起,仁宗在大儒李孟的辅导下学习,被册立为太子以后,东宫的侍臣大多数是汉人。

仁宗一登基就宣布:“朕所愿者,安百姓以图至治。然匪用儒士,何以致此?”皇庆二年,颁布行科举诏。每三年按右、左两榜分别取录“国族”和汉、南人士子。考试科目分经义疑、时务策论等。“经疑经义以观其学之底蕴”,“复策以经史时务以考其用世之才”。考试以程朱理学对儒学经典阐释为评判标准。元朝科举取士的规模相当有限,但是科举制度在废止数十年之后被仁宗恢复,处于压抑状态中的士人,更把它看作“文运将兴”的标志。

——据《元史》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元仁宗恢复科举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简要评析元仁宗恢复科举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承天太后(953—1009年),名萧绰,辽景宗皇后,辽圣宗生母,自保宁元年景宗即位至圣宗统和二十七年,承天太后先后以皇后和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40年,多次击败试图夺位的宗室贵族,化解政权交接的危机。她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承天太后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深层次上,辽与中原已十分接近。承天太后多次遣使诸道劝农,视禾稼,禁止诸军官非时畋猎妨农,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辽历代皇帝都有意夺取黄河以北之地,北宋亦想收回燕云之地,承天太后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划定双方边界,辽宋结束了军事对峙状态,开展互市贸易,和平友好交往,辽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承天太后推进政权汉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辽承天太后在历史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秋瑾,别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出身于世代仕宦之家。1896年依父母之命嫁与相潭富家子弟王廷钧。后与丈夫性格志趣无相似,感情长期不睦。1904年秋瑾终于冲破家庭束缚,毅然前往日本留学,进入青山实践女学,并发起成立中国第一个妇女革命团体"共爱会"19071月,秋瑾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妇女所处之悲惨境遇,而且还探讨了摆脱这种境遇的途径。首先,秋瑾自己以身作则,毅然结束不幸福的婚姻与王廷钧离婚,而且敢于仗义执言,劝导别人摆脱不平等的婚姻。其次,她在一篇演说词中号召∶"如今好学堂也多了,女子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救习、开工厂,何尝不可自己养活自己呢?"而且她还提倡在中国创办女学,因为"女学不兴,种族不强"。她自己还先后创办了明道女学,浔溪女学等。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秋瑾认为妇女只注重自身的解放还不够,还要积极参加到政治斗争中。

——摘编自杨晓梅《思潮涌动与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秋瑾的妇女解放思想形成的原因,并概括其解放妇女的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秋瑾的妇女解放思想。
2020-12-11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精准备考原创模拟(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

材料

咸丰五年(1855年),胡林翼被任命为湖北巡抚,他认为:民乱必由官贪,民乱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民,而是官的贪污腐败。他来湖北后,首先从整顿吏治开始,对那些庸官、劣官,或治罪、或撤换。人称赞道:“由于林翼之忠诚,储才之远识,果然使湖北耳目一新,人才之盛冠全国,一时为各方瞩目。”与此同时,胡林翼通过改漕章、同蜀盐、整榷务等手段岁入四百多万两银子,这些钱主要用作湘军军饷。他对绿营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去弱留强,经裁撤后的绿营只剩下4000多人,与此同时,胡林翼严整军纪,严惩官兵私逃和奸淫掳掠,并以山乡农民、猎户为勇,大力扩编湘军,同时建成了自己的嫡系部队——楚军。经过胡林翼改革,把湖北“天下第一破烂鄂”变成了吏治最清明,风气最正的“天下第一富强省”,史称“湖北新政”。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胡林翼“湖北新政”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胡林翼“湖北新政”进行简要评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6年行政体制改革重点是通过精简国务院所属工作部门,促使中央权力下放,扩大地方自主权。精简工作一直持续到1959年,历时3年多,其中以1958年和1959年精简的幅度最大。1958年撤销了国家建设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与科学规划委员会合并为科委;建材部、城建部并入建工部等。经过调整,部委减少8个,直属机构减少5个。1958年年底国务院设68个工作部门。1959年国务院工作部门又作了进一步调整,年底国务院设60个部委、直属机构和办公机构,比1956年减少21个。这次行政体制改革是新中国第一次自主的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各个方面条件的限制,1956年开始的以下放权力为中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并没有进行到底。

——摘编自宋世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70年回顾与反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1956年行政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新中国1956年行政体制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蒲安臣(1820—1870),美国对华合作政策的代表人物。19世纪中期蒲安臣积极参加废奴运动,参与组建了共和党。1861年被任命为美国驻华公使。1865年8月,蒲安臣把《万国律例》送给总理衡门“参酌援引”,使新任普鲁士公使被迫让步。

1867年清政府准备派团出使外国,蒲安臣被任命为中国首任全权使节。1868年7月,蒲安臣代表中国与美国签订了中国近代首个对等条约《蒲安臣条约》。美国在条约中声明不干涉中国内政。美国则通过这一条约得到廉价的华工,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此后,蒲安臣代表中国与英、法、普等国先后签订了类似条约,但俄国在会谈中竭力回避中俄领土纠纷等实质内容,令蒲安臣心情抑郁愁闷,不久病逝。清政府为表彰其担任驻华公使时及出使期“为国家效力”,授予一品官街并发放抚恤金一万两白银。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简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蒲安臣的经历反映的时代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蒲安臣的行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