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鸦片战争前,国内洋钱的大量流通对传统称量货币发起了挑战。1833年5月24日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书,提出进行币制改革。首先,林则徐表示不能对洋钱进行硬性的定价,在使用洋钱的问题上,最好在民便之中稍加限制。其次,林则徐认为使用洋钱是大势所趋,是不可抑制的,应该让洋钱继续在国内流通。由于洋钱很受民众欢迎,林则徐认为“应对洋钱最好的方法就是自铸银钱”。他的设想是:官局先铸银钱,每一枚以五钱纹银为准,银币一面用文清铸其局名,一面用汉文铸道光通宝四字。最后,林则徐认为银贵钱贱的关键在鸦片,只有政府大力禁烟,才能抑制白银外流,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银荒”问题。林则徐提出自铸货币以抑制洋钱,严禁鸦片防治“银荒”等顺应民情、有利于当时国内货币流通的主张。但是由于当政者的昏庸、无知和技术不过关等,这种自行铸造钱币的措施最终因无法与洋钱抗衡而停止。

——摘编自图拉古日《林则徐与近代中国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林则徐货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林则徐货币改革失败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启蒙与救亡是联系在一起的,其目的是借助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制度作为富强救国的一种工具。五四后期,启蒙运动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救亡的主体由原来的知识阶层转向革命知识分子领导下的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广大民众参与革命并成为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革命后建立的新中国成为个人自由、解放和幸福的政治条件。

——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

材料二   1868年,日本明治新政权建立,但国内封建关系没受到根本性冲击,政治局面还不稳定,殖民地化的威胁依然存在。因此,明治新政府提出了“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三大口号,为适应这一要求,日本近代思想启蒙开展起来了。明治14年是自由民权运动高涨的一年,也是启蒙思想家发生思想彻底转变的一年。福泽谕吉开始鼓吹“内安外竟”,颂扬和鼓吹对外侵略,进而抛出了著名的“脱亚入欧论”,鼓吹对中国和朝鲜的侵略,走向了极端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编自崔世广《论日本近代启蒙思想的特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与日本启蒙思想兴起背景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与日本启蒙思想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材料:民国初年,军间混战,政府更迭频繁,军和党派对教育横加干涉,经费没有着落,教育事业没有规划,中国近代教育事业在艰难前行。为寻找拯救中国教育的金匣良方,蔡元培等人游历欧洲数年,深深被欧洲先进的教育理念折服。他认为,法国大学区制蕴含的教育独立思想就是改善中国教育状况的一剂良方。1927年,国民政府颁布《大学区组织条例》,改省教育厅为“大学区”,将全国各地划分为若干个大学区,学区由教育家主持与管理,每区设大学1所,负责大学区内一切学术和教育行政事务。大学区制把批育行政权力全部视到大学方面,对中小学教育重视不够,所以得不到教育界内部人士的支持。这些改革,虽然加速中国教育向现代转型,但是,在当时特定时间、特定政治环境下,改革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仅持续不到两年就偃旗息鼓

——摘编自王列盈《民国时期教育行政体制改革失败原因探析》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进行大学区制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大学区制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材料   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清新政由一批曾仇视改革或与改为敌的人物完成了一场带有革命内容的改革。在这种意味深长的矛盾背后是历史透成的两个原因:其一,庚子之变以后的局势是一种真正的统治阶级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时局。1901年2月布的上谕中说:“无事几难支持,今又构比奇变。”正是对这一点的承认。新政在主观上是为了防止革命揭屋顶而牻开的一个窗洞,但在客观上却成为时势佩手不感改革者而实现的一场改革。历史常常会使前机与放果大相异趣,对于一个没幕的阶级尤其如此。其二,有人说过:成成政变杀青年人南方人多;八国联军杀老年人、北方人多。透过这种南北方和青老年的对立,是改革人物与顽国保守人物的对立。侵略者用暴力消灭了后类人物中的一部分,同时又以此震醒了其他部分。这并不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但它导致的结果却是为中国的改革消除了一些阻力。许多历史的是非是隐藏在历史的深处的,只有透过某些历史细节的表象,才能把握历史迈进的步伐和节奏

——陈旭慧《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改革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     希特勒狂妄宣称,消灭布尔什维克主义是他一生的目标,是纳粹党的基本思想。为此,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签订三国协定,矛头首先指向苏联。据统计,从1940年9月到1941年9月,德国军费开支就达601亿马克,占国家全部开支的70%。1940年12月,勃劳希契和哈尔德提出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沙计划”,得到希特勒批准。该计划要求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用闪电战击溃苏联,并且规定对苏战争必须在6个月到12个月内结束,最迟不得超过1941年圣诞节。

                                                            ----摘编自张椿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进攻苏联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巴罗沙计划”破产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时期的重大军事行动的代号统计表(部分)

材料二:1943年1月美英召开卡萨布兰卡会议,会上双方达成以下内容:

地中海方面:【1】攻占西西里岛,目的是——(1)使地中海的交通线更为安全。(2)减轻德军对俄国前线的压力。(3)加强对意大利的压力。……

卡萨布兰卡会议期间,罗斯福总统单独会见了艾森豪威尔将军,艾森豪威尔将军回忆说“……他(罗斯福)还机智地指出,既然法国人想迫切取得大量的军事装备,那我们就可以此为条件,采取要他们服从美国在欧洲方面的战略观点,使用他们的基地,并逐步撤换反对美国政府的法国官员,这是完全适当的。如果他们在这些重要问题上不支持我们,那武装他们显然是无用的。”

——朱贵生王振德张春年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在表格中①②③④处填上适当内容。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巴巴罗萨计划”的结果及造成该结果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卡萨布兰卡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会后盟军进行的重大军事行动及影响。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目的。

2017-10-01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小董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20世纪以来,恐怖主义事件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之势:

1972年9月德国慕尼黑奥运会期间,恐怖分子因以色列政府拒绝释放关押的巴勒斯坦囚犯而枪杀了被绑架的11名以色列运动员,史称“慕尼黑惨案”。

1995年3月20日,日本奥姆真理教在东京地铁站对日本普通民众施放沙林毒气,造成12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

2001年9月11日,美国纽约和华盛顿遭恐怖袭击,恐怖分子劫持民航客机撞向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导致2996人遇难,美国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

2004年3月,恐怖分子将放有炸弹的背包留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上班族居住区的列车上并引爆,导致190人丧生,受伤人数超过1500人。

——摘编自新华网资料

材料二个别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甚至以反恐名义推翻他国政权……在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范围的贫富差距继续拉大,出现了22个阿拉伯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抵不上意大利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美国更无法相比的极不正常现象。

——摘编自陈静《当前国际恐怖主义的新发展及反恐对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8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尽管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美周仍是二战唯一真正的胜利者。正是在这种实力悬殊的背景下,美国取代了英国的地位,并着手在大英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被称为“美国治理下的和平”的国际新秩序。相应地,二战后美国外交战略出现了重大转突,从传统的不卷入政策转变为国际主义。

实力的增长也导致美国的野心日益膨胀,在设计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时,美国的决策者意识到苏联将是主要障碍。为了阻止共产主义扩张,美国也冒险打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几场“热战”,并为此付出代价。此外,美国还或秘密或公开地支持美国认为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众多国家,包括危地马拉、伊朗、古巴、刚果、智利、安哥拉、格林纳达和阿富汗。为了支持这些自称反共的独裁者,美国的政策背弃了美国外交战略的初衷,迫使这些国家的精英走上反美的道路,这也玷污了美国作为“自由世界”领袖的国际声誉。

尽管如此,“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整体上还是成功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冷战”结束时,苏联解体,美国则在世界上独占鳌头。

—梅仁毅等《美国是如何把握战略机遇期的——基于关键时刻外交关系政策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带来的影响。

2017-06-17更新 | 9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浦北县金浦中学中学2017年秋季高二年级9月份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初郡国铸币出现失控,放民铸钱成为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原因之一。汉武帝登基以后,虽然延续“文景之治”有过的一段“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的短暂丰盈时光,但是社会财富逐步集中到少数从事冶铁、铸钱、煮盐的富人手中,富商大贾囤积财富、奴役穷人,以至国家财政出现了入不敷出的困局。出于中央政府经济管理和政治统治上的需要,汉武帝十分重视解决币制问题……以上林三官五铢钱的推行为标志,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金融多年的私铸、盗铸问题,一方面将地方的铸币权重新统一于中央,另一方面稳定了金融,基本解决了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币制混乱问题,至此西汉的币制改革取得了较大成功。

——摘编自夏日新《汉武帝六次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汉武帝进行币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10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93月,尼克松入主白宫后,为尽快结束给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冲击的越南战争,制定了新的"和平战略"。该战略的主要内容是:试图通过谈判早日就越南问题达成公平的解决,但如果遭到(北越)拒绝,就加强南越的军队,即使战争重新“越南化”。

19723月,北越人民军发动"春季攻势",向南越的顺化、广治地区发动进攻,南越方面人员、装备损失惨重。而这一年9月,美国与北越的谈判也取得较大突破,有可能在10月下旬达成停火协定。1019日,尼克松总统做出了向南越提供紧急军事援助的决定,要求国防部采取行动向南越运送更多的装备。于是,援助南越的"超大计划"浮出水面,在援助的武器清单中包含有29种陆军装备和7种空军装备,以及大量零配件、弹药和油料储备,总吨位达到82797吨,总价值为5亿美元。但是从越南战争的后续发展进程看,得到大量武器装备补充的南越军队仍然无法同北越人民军相抗衡,最终在1975年的越南统一战争中一溃千里。

——摘编自董大亮、田宗会《论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超大计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实施“超大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实施的“超大计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