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69年,尼克松入主白宫。同年7月25日,他在关岛阐述美国在亚洲实行战略收缩的“尼克松主义”,继而他又在1970年2月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原则,主张美国“需要一个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尼克松的这些主张(     
A.表明美国综合国力的强大B.以调整欧美关系为宗旨
C.使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劣势D.受国内外局势变化影响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嘉靖中叶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愈演愈烈,尤其是浙江、福建两省,引起了百姓的恐慌和朝廷的担忧。戚继光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被调往浙东抗倭。戚继光制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一再教导士兵要认识到自己是从百姓中来,为解除百姓祸患而战的;以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精神要求士兵;强调“凡赏罚,军中要柄。若该赏处,就是平时要害我的冤家,有功也是赏,有患难也是扶持看顾。若犯军令,就是我的亲子侄,也要依法施行,决不干预恩仇”;十分重视士兵武艺的练习;针对倭寇的作战方式,参照东南沿海的地形,分析敌我双方的短长,创立了“鸳鸯阵”,机动严密、变化多端、调动便捷,阵外配上鸟铳手、弓弩手、火箭手,组成的步军大营机动、变化,在对倭作战中具有极大的杀伤力。新军经过戚继光严格而有效的训练,“无不以一当百也”。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后来又开赴福建、广东,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到1565年,东南沿海严重的倭患终于平息了。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军事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戚继光抗倭活动的历史意义。
2020-12-2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95年,恩格斯在《〈法兰西的阶级斗争〉导言》中指出:“旧式的起义,在1848年以前到处都起决定作用的筑垒的巷战,现在大都陈旧了。如果说在国家之间进行战争的条件已经起了变化,那么阶级斗争的条件也同样起了变化。”这一观点认为
A.暴力革命不是取得胜利的唯一道路
B.《共产党宣言》描述的理想需要修正
C.巴黎公社斗争策略值得各国效仿
D.当时的工人运动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