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嘉靖中叶以后,东南沿海一带的倭患愈演愈烈,尤其是浙江、福建两省,引起了百姓的恐慌和朝廷的担忧。戚继光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被调往浙东抗倭。戚继光制订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一再教导士兵要认识到自己是从百姓中来,为解除百姓祸患而战的;以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精神要求士兵;强调“凡赏罚,军中要柄。若该赏处,就是平时要害我的冤家,有功也是赏,有患难也是扶持看顾。若犯军令,就是我的亲子侄,也要依法施行,决不干预恩仇”;十分重视士兵武艺的练习;针对倭寇的作战方式,参照东南沿海的地形,分析敌我双方的短长,创立了“鸳鸯阵”,机动严密、变化多端、调动便捷,阵外配上鸟铳手、弓弩手、火箭手,组成的步军大营机动、变化,在对倭作战中具有极大的杀伤力。新军经过戚继光严格而有效的训练,“无不以一当百也”。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后来又开赴福建、广东,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到1565年,东南沿海严重的倭患终于平息了。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军事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戚继光抗倭活动的历史意义。
2020-12-28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质为主,消防安全是永恒话题。宋代城市火灾增多,故对消防制度进行了完善,除沿用唐代消防法规外,还制定了严密的防火措施,并在厢军中挑选精干军士,建制为专职消防机构——军巡铺。汁京城中,“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房一所,铺兵五人”。军士训练严格,责任心强,主要任务是“夜间巡警”,消除火灾隐患。军巡铺还在“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军士便立即携带灭火器具(如水袋、水囊、卿筒、麻搭等),奔赴失火地点;同时迅速上报,该地军政长官“各领军级扑灭”。在扑救中,各支部队配合密切,有的警戒弹压,维持秩序;有的救护,安置受伤居民;有的抢救财产;有的运水灭火。故而“每遇火发扑救,须臾便灭”“不劳百姓”。宋代对火灾肇事者的处理比较严厉,并且对失职官员予以治罪。

——摘编自庚晋《中国古代消防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火灾增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消防制度的特点。
2019-05-10更新 | 50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9年重庆市南岸区高三开学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20世纪20年代初,长江上驶过的船只几乎都挂着外国旗帜。卢作孚决心创办自己的航运公司,收回各国公司手里的内河航运权。1926年6月,卢作孚在重庆召开了民生公司的创立大会,确定公司的名称为“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其宗旨是“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卢作孚信仰“三民主义”,“民生”这个词,就来源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而“实业”,即以发展祖国实业为目的的综合性事业。靠“艰苦创业,努力改进航运服务”,卢作孚由5万元资本、一条小火轮,发展到上亿元资本、140多艘江海轮船,逐步统一了川江航运,并在长江航运夺得优势。1938年初卢作孚担任交通部次长,负责战时全国水陆交通运输。在10月至11月的40天里,他率领民生公司抢运人员、物资、机关、科研单位、学校设备及若干文物撤向大后方,这一壮举被称为“宜昌大撤退”。

——摘编自刘重来《卢作孚与宜昌大撤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创办民生公司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卢作孚实施宜昌大撤退的意义。
4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6年初,英德海军已进行了多轮海上霸权角逐。德方大洋舰队司令官决心打一场会战,摆脱英国海军封锁给德国海军造成的困境。而英方也想重创德国大洋舰队,然后全力对付德国潜艇。日德兰海战中,德军共击沉英军3艘战列巡洋舰、3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自己损失了2艘战列巡洋舰、4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是,英国海军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镇在港口,使其在战争后期毫无作为,从而赢得战略上的胜利。《纽约时报》对此评论说:“德国舰队攻击了它的牢狱看守,但仍然被关在牢中”。此后德国只能以潜水艇击沉舰艇,后发展为无限制潜艇战,“哪怕冒同美国作战的风险也罢”。英国海军无力摧毁德国海军,从而粉碎了协约国把波罗的海向俄国开放的一切希望。

——摘编自刘健军《回望世纪之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德兰海战的爆发是英德争夺海上霸权的必然结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德兰海战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驿站和急递铺系统。元朝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东连高丽,东北至奴儿干(今黑龙江口一带),北达吉利吉思,西通伊利、钦察两汗国,西南抵乌斯藏(今前、后藏地区),南接安南(今越南北部)缅国,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做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全国共设有陆站、水站共约1500处,为各级政府因公差遣人员服务,提供交通工具、住所、饮食、薪炭等,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是当时最便利的交通体系。急递铺是元代的官方邮递系统。每10或15、25里设一铺,置铺兵五人,负责传递文书。传递速度规定为一昼夜400里,急件500里。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驿站和急递铺系统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驿站和急递铺系统的历史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陈绍宽(1889年10月7日~1969年7月30日),前国民党陆军、海军一级上将。1917年中国对德、奥宣战后,陈绍宽奉命直接参加英国的潜艇部队,与敌激战于大洋深处。他连续参加了3场海战,感触颇深。从那时起他就下决心要让中国海军拥有航母。1928年,陈绍宽担任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兼海军署署长,于当年年底给国民政府上了一个呈文。在呈文中,他首次提出要花2000万元建造一艘航空母舰。他的提议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在1929年1月的全国编遣会议上与其他提议一起被否决。……担任海军部长后,陈绍宽在所有的海军建设规划中,都将航母的建造作为海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蒋介石始终没有在海军建设上投入足够的经费。除蒋介石以外,国民党内部还有少数人出于派系斗争的需要,也反对建设强大的海军。抗日战争中,日军的空中肆虐让陈绍宽进一步看到了航空母舰的作用……抗战胜利后,正当陈绍宽雄心勃勃地准备实现建造航母的计划时,内战的阴云开始笼罩中国大地。1946年6月,大规模的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海军被卷入内战中,陈绍宽的强海军梦随之破灭,航母梦也自然烟消云散。中国人第一次拥有航母的努力就此结束。

——摘编自《海军漫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绍宽提出建造航母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绍宽航母梦破灭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是一位全力奖励学术的皇帝。他收录了五十名饱学之士来编撰《明史》,他们在翰林院博得了优厚职位,令那些经正常科考获取功名的士子嫉妒不已,他还时常赐宴款待一些名儒才子……由于康熙对学术的奖励,几部不朽的巨著编撰了出来,其中最著名的有《康熙字典》、重要的辞书《佩文韵府》《朱子全书》和一部多达5020册的大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
——摘编自(美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799 年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官后,通过法案确定巴黎理工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传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和制图技术,特别是为炮兵、工兵、路桥、造船、军用和民用工程、开矿和地理等技术性的公立专科学校输送学生。” 传记作家奥特在《拿破仑》前言写道“他是一个人类文化的摧残者吗?……把教育绑架到军国主义的战车上……然而,他却是一位法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1)从材料信息来看,康熙和拿破仑对本国文化的发展各有何贡献?据此概括两国不同的文化政策特点
(2)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产生不同文化政策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