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丁文江是我国地质事业和地质科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1902年,丁文江赴日留学,时年15岁。1911年毕业回国后,丁文江在上海南洋中学教化学、西洋史和地质学等课程,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写《动物学教科书》。19136月与章鸿钊一起创办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和地质调查所,并担任两所所长,培训地质人才,开展地质工作。1926年出任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实施建设大上海计划,从外国人手里争回许多重大权利。丁文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曾与胡适等先后创办《努力周报》和《独立评论》并发表政论;发起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即中国现代历史上有名的科玄之争;曾标点、整理、编辑《徐霞客游记》,推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93615日,丁文江因煤气中毒救治过程中折断的肋骨刺破胸腔受到感染而逝世。——摘编自浦庆余《拓荒者的光彩

——纪念丁文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丁文江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丁文江的一生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1-04-1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巴黎北部的贡比涅森林,是法兰西帝国皇帝们最喜欢的狩猎场之一,拿破仑三世每次到贡比涅森林狩猎,乘坐的都是专线火车2419D号车厢。1918年冬,德意志第二帝国爆发起义,赶走了德皇威廉二世,新的德国政府决定向协约国投降。法军总司令福煦元帅特意将受降仪式和签字地点安排在了贡比涅森林中的2419D号车厢中,希望以此羞辱德国,以雪一战中的失地、损兵之耻和1870年色当战败后普鲁士俘虏拿破仑三世的前耻。一战后,法国政府将2419D号车厢命名为“停战车厢”,将贡比湿森林中的空地命名为“停战空地”。在其中树起一座“阿尔萨斯—洛林人纪念碑”,并建成“停战博物馆”。

1940年6月21日至22日,在贡比涅森林2419D号车厢举行了第二次受降仪式,希特勒和他的纳粹要员在这里接受了法国临时政府代表的投降仪式和割地赔款签字。希特勒和纳粹德国覆亡前,2419D号车厢被秘密运出了柏林并被烧毁。二战后,法国人寻回了遗失的纪念碑,还原复制了“停战车厢”。对法国人而言,“停战空地”和“停战车厢”历史聚落已经从建成初的全民复仇胜利标志,逐渐朝着追忆往事、缅怀逝者的方向演变。2018年11月11日是法国纪念一战停战一百周年,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为一块以法德和解为名义竖立的纪念碑揭幕,并且一道登上“停战车厢”,为停战纪念册题词。两人用如今法德紧密的同盟关系,向外界发出和平的声音。

——据《见证德法百年恩怨的2419D火车厢》、江天岳《贡比涅森林“停战空地”历史文化聚落的形成及其意义》、央视报道《法国一战停战日重访2419D列车车厢》综合摘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法国“停战空地”“停战车厢”历史聚落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停战空地”“停战车厢”历史聚落内涵的变化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2023-06-18更新 | 77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泰戈尔1861年5月7日出生于印度的加尔各答,生活在外国列强殖民印度时期。他立足于印度现实生活,将印度人民凄惨的生活细致的刻画出来。同时,他也希望这些作品能促进印度下一代思想的觉醒。在创作技巧上,泰戈尔既继承了传统民族文学的特点,同时又大胆吸收西方文化的先进之处。1913年,他因孟加拉语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先后两次访华,受到不同的待遇。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推崇以及对西方的批评,让梁启超等人深受鼓舞,坚定了他们回归本土文化的主张。而陈独秀等人则提出了批评,理由大致是:我们在东方文明下受尽了苦,泰戈尔维护这些腐朽无用的东西,我们只好反对他;泰戈尔要废除民族与政治,用灵魂的安慰来取代,是逃避现实……

2011年5月7日,来自世界各地一百多位专家学者聚集在北京,共同纪念泰戈尔诞辰150周年。

——摘编自《中国知网》相关论文


(1)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说明泰戈尔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访问中国所受不同待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简析纪念泰戈尔诞辰150周年对我国文化发展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经济危机把德国推向了绝境,魏玛共和国无能为力,国际社会也没有救助,谁能拯救德国,谁就会成为大众拥戴的领导者,1930年9月14日是德国走向独裁的关键的一天,那天共有640万选民把他们的选票投给了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及其领袖希特勒。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成为帝国总理,先天不足的德国式民主最终产下了一个怪胎,居然造就了专制独裁,这难道不是民主的悲剧吗?难道不是对西方战胜国遏制德国策略的一种讽刺吗?

——摘编自朱维毅《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材料二二战结束后,纳粹战犯在纽伦堡审判中受到了战争罪、反人道罪等罪行的判决。1951年9月27日,德国总理阿登纳表示:“纳粹的罪行是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的,因此德国人要把道德上和物质上的赔偿视为自己应尽的义务。”1952年,德以两国签订《卢森堡条约》,创下战败国主动对受害者进行赔偿的先例。据统计,到2000年为止,被害犹太人群体获得的赔偿超过1500亿马克。1970年勃兰特总理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为在纳粹德国侵略期间被杀害的死难者默哀。1985年,魏茨泽克总统把5月8日对于德国的纪念意义从“战败日”改为“胜利日”,“感谢盟军把我们从纳粹统治下解放出来”。

——摘编自《人民网》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德国是如何反思战争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今菲律宾)。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目靓彼地,土产朱薯被野、生熟可茹,询之夷人,咸称薯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乃伊国之宝,民生所赖……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坚硬不肥沃)之地遍行栽播。

——摘编自【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

材料二:清代中期,百姓在福清、福州等地建立报功祠、“先薯亭”,以纪念陈振龙引进甘薯和金学曾推广种植之功绩。

——摘编自《福州市政府志》


(1)根据材料,说明甘薯在我国得到迅速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振龙引种推广甘薯的意义。
6 .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guǐ),是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簋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七日后战争结束,武王赐金(即铜)给一个名叫“利”的官员,为他的先祖铸造这尊青铜簋,以作纪念。该文物的出土,一定程度上说明
A.西周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B.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
C.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
D.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